總網頁瀏覽量

2020年12月25日 星期五

關於研究所甄試(推甄)文化之許多系所的本位主義

包含自己當年推甄研究所所進行的許多觀察,到現在回學校觀察各名校系所碩士班甄試招生的狀況的一路以來經驗和感想:

現在許多名校大學部的學生是來自有錢人家的家庭。而近十幾年來,甄試(推甄)佔據研究所碩士班招生很大一部分的名額比例,但是許多名校研究所因為本位主義大過於實際客觀程度,大多不太仔細去觀察了解考生的實際專業能力狀況、基礎、對專業的實際積極度等,就一昧地大量錄取本系直升的學生,或者他們喜愛的校名的學生,或者他們認識的他校教師推薦的學生。

另外就是負責研究所甄選入學的許多工程系所教授,大多沒有專業實務開發的經驗和能力(至少以許多工程領域來說),所以其實未必有能力去客觀挑選及辨識出有工程研究與開發能力/潛力的考生。按照個人的長期觀察,有時似乎常常會把相當優秀、基礎相對紮實且態度良好,甚至有業界工作經驗的考生的錄取順位排在很後面;而反觀許多玩了四年、其實沒多少專業領域基礎的直升同學們,只因為其就讀的大學校系名,所以非常輕易的就被排在正取順位之中。

然後許多大公司對於新人的招募方式也是如法炮製,求職者的學歷文憑、校名決定了大部分的錄取因素。如此加速了台灣社會上的階級複製,且對產業實質競爭力的方面應該也不是好事。

這些大公司或許以為要按照傳統的一昧看重文憑的方式能挑到好的人才。可是事實上,現在的大學的狀況已和數十年前的大學不同,早已時過境遷,但偏偏許多業界大老和高層人士們並沒有跟上近代大學在招生狀況方面的改變和差異,以及這些差異所對應產生的現象,大多仍然以他們自己在30年前的印象、觀念及作法來進行人才招募。

很多事情不能只是看表面、看熱鬧,而要靜下來理性客觀分析才能看出實際現象。仔細想想,這一切真的是蠻鬧的。雖然出身非常不富裕的家庭的自己在當年依靠大學時期的打拼,有錄取幾個名校系所,但這些年來也藉由仔細觀察而看到了許多奇怪的結果和現象。

名牌大學一定好嗎?如果再這樣下去,台灣的名牌大學還會是名牌嗎?這樣的名牌的品質、價值和實質意義在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