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之前寫過兩篇文章
- 當軟硬體研發工程師,一定要數學和物理學科成績很好才適合嗎?
- 在台灣教育體制下之小時候對數學考試沒興趣,其數學能力就一定會一直爛嗎? 書讀越高越高尚?
因為仍然看到很多人有一些刻板的觀念,所以延續說明
好像很多學生家長仍總是保持舊有觀念,似乎大多以為自己國高中時期的填鴨式數理學科考試分數不好,或者不擅長應對這些學科的「考試」,就認為自己未來不該/不適合走理工科系,或者不適合從事工程相關行業。
其實這是極大的錯誤認知,理工的範圍很廣,層面也很多,絕對不是上述舊有認知的那個樣子
否則以我個人來說,根本不可能走這行,如果按照上述錯誤的舊有刻板觀念,從我小時候對於學校數理學科的排斥程度來看,多數人一定認為我長大後不可能能在畢業後去什麼聯發科當軟韌體工程師,也不可能去輔導成大工程系所的研究生和教授關於工程方面的專業技術和經驗。
我上大學以前,最沒興趣的科目是數理;但上大學後,最有興趣的科目也是數理(我是 讀電機電子工程類的系所)。
因為大學之前覺得沒有賦予物理意義的純數學考試真的很無聊,而物理的科目一被考試制度給填滿就變得不像物理,所以根本不想去應付這些學科的考試,甚至有排斥及厭惡感。
直到高三在補習班聽到補習班電子學和基本電學老師教得很好,才知道數學的實際應用如此有趣,才知道到底為何要學數學,也因為有這些電學科目的啟發,加上上了大學後有了比國高中職時期還自由許多的學習空間,從大一時期就對於微積分和物理之中的電學和磁學深感興趣(其實就連自己都想像不到會有這一天),而當一個人對於一件事情真的有興趣時,自然就會去補足相關的基礎知識,而不是只能被強迫填鴨。
反倒是許多在小時候學科成績表現不錯的同學,到了大學後因為開始沒有人強迫自己,反而就不知道目標導致最後迷失了自己,這在名校或者非名校大學都有著太多的實例(每年每屆都有),這樣子的狀況並不是具備工程專案開發天賦的樣態。
至於從事工程師的行業,其實工程師有百百種,以我自己接觸過的軟硬體整合設計開發性質相關的領域來說,我個人認為最需要的是熱忱、耐心、邏輯和經驗,而不是你國高中甚至大學學科考幾分。
台灣填鴨式的教育方式本來就是不適合多數人的,即便硬吃也不一定會有好的成果;即便排斥厭惡也絕對不代表沒有天份或不適合。
因為填鴨就真的是填鴨,不是什麼適合大多數人的學習方式,更不是什麼很宇宙無敵通用標準。
更何況,每個人在每個階段的狀況和發展本來就不同,而且時代也會變,現在是個網路資訊發達的時代,學習知識的管道並非只能在名校,但上述舊有的刻板觀念應該是幾十年前的(甚至更久),只能說很少人真正隨著時代去更新觀念,也很少人去思考就讀名校的真正意義到底是什麼。
所以我才會覺得,台灣某些產業界公司招募員工的方面總是喜歡看學歷文憑血統(看是否一路讀名校,甚至看到高中讀哪裡)的這個陋習其實是相當的愚蠢(至今仍如此)。
個人就曾經輔導高職和大學都是就讀食品科系的人(他在學時期的學科表現並不好,但其實都還是能逐漸啟發興趣並且輔導起來),後來成功跨領域轉職為韌體程式開發相關職務的工程師。
人有無限的可能,不需要老是把自己和別人侷限在一些奇怪的小框框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