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看到交大曹教授的這篇文章[1],印象深刻。尤其是下列的部份:
『有一次和一群產業的朋友用餐,聊到了台灣代工產業的困境,我越講越開心,席間一位前輩越聽臉色越難看,最後忍不住開口說:「台灣很多所謂的高科技產業其實是在外國公司制訂的規格下代工;不過,我常看到我們的教授跟著熱門題目,量產論文,卻少見他們的研究創造了什麼新的產業,你說我們代工,我覺得從某個角度看來,你們也在代工!」這番話著實讓我沈默了好幾個月。』
『 動手學習是工程教育中不容懷疑的信仰
我去訪問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其實就是個技術學院,隔壁有個蘇黎世大學,很容易造成混淆。ETH Zurich出了20多位諾貝爾得主,蘇黎世大學也有十多位,兩校也競爭也合作,都是非常好的大學。
在那裡,常常有咖啡時間(coffee break),同事們聊天的機會很多,言談當中,我常用不經意地用到「大學」來稱他們,沒想到某天有個教授很嚴肅地說,ETH不是大學,ETH的H是專門學校,他們不喜歡被稱做大學,因為H這個字代表工藝技術的結晶,是種榮耀。一開始我還不太懂這個意思。直到某次,我和一位教授討論編譯器的教學方式時,他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要學生把他寫的程式編譯成可執行檔,並且在他的電腦上執行無誤,那裡的學期只有14週,一學期學生寫得完嗎?學生不抱怨嗎?我很好奇,他卻淡淡的地回答我,如果學生不熱愛寫程式,那他就該去念大學。』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在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綜合排名全球第6,其中工程和技術領域第4,自然科學第6;在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名列綜合排名全球第14,工程和技術第8;在2020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名列綜合排名全球第20』[2]
ETH Zurich這間學校校名的德文是: 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而英文是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Zürich;,其實真的就是技術學院。
看完這些覺得感慨,人家歐洲的這種頂尖技術學院,身為是以身為「技術學院」為榮,且不喜歡被稱作「大學」,而人家的諾貝爾獎得主也沒比較少;
而許多台灣人卻以「大學」這種虛名為尊,長年累月且瘋狂盲目式的追求,台灣在多數領域幾乎沒有什麼真正的技職學院。
相形之下就可以知道為何我們的科技或學術始終只能跟在人家屁股後面。
#技職 #技術學院 #ETH Zurich
REF:
[1] Five Lessons Learned from a Year in ETH Zurich(曹孝櫟), https://charlestsao.blogspot.com/2016/06/five-lessons-learned-from-year-in-eth.html?m=1&fbclid=IwAR239_amem_DFOcIS5ZLU5ptbc1y1sebG_ub7iDqu9jQzCt3rd3pTJGQ7xI
[2] ETH Zurich,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B%8F%E9%BB%8E%E4%B8%96%E8%81%94%E9%82%A6%E7%90%86%E5%B7%A5%E5%AD%A6%E9%99%A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