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學習區開設的課程目標是什麼? 要找科技業軟體開發相關工程師工作不是靠名校碩士學歷或者刷Leetcode比較快嗎?】
有些人可能會聽說自己有同學或朋友出身於純軟體背景,在大公司當工程師,也沒有曾經透過架構相對較簡易的MCU去學習嵌入式軟硬體的基本基礎和原理,但也是能去大公司任職工程師的工作。
沒錯,很多大公司主要只看學歷文憑或者工作資歷。但事實上,基礎不紮實的工程師甚多,不少人只了解自身所被分配到的工作範疇,而不一定清楚整個系統的架構,也沒有紮實的理論基礎觀念。
這個園區的課程,沒辦法給你那些大公司喜歡看的表面學歷文憑學位或;也不是教你刷較偏向軟體職務的公司可能考的Leetcode性質白板題的那種課程;也不會教你死背死記資料結構的常見面試題目,然後只為了應付面試時的白板題(那個看ptt科技版的面試考題比較快)。
另外我個人認為,如果是做純韌體或一些嵌入式系統相關的部分,刷Leetcode並不一定很切合實際工作內容(嵌入式系統軟韌體開發的工作也有很多種,例如如果負責周邊裝置驅動程式或韌體,假設有個bug實際上其實是因為電路上的某個零件沒焊上,這種看一下板子和電路圖就能快速解決的問題,但不少純軟體背景又缺乏經驗的工程師總是去查軟體程式碼。或者只是因為不夠懂軟硬體整合而產生的bug,請問刷Leetcode的文化適用於所有軟韌體工作嗎? 有很多嵌入式系統工作,例如一些MCU based的嵌入式系統韌體開發,是韌體和一些電路觀念都必須懂的,不少公司會要求韌體開發人員同時要會設計一些介面電路並與韌體作系統整合性的設計,其實作嵌入式系統軟韌體開發,很大機率時常要去整合硬體系統架構,這些基礎都不是刷Leetcode能得到的,當然也不一定是去讀碩士班洗學歷就能得到,所以建議實際客觀去看實際的職缺所需)
但是這園區的課程可以給你踏實的嵌入式系統軟韌硬體專業相關基礎內容與知識,讓自己知道自己在公司做嵌入式系統軟韌體開發工作到底是在做什麼,以利於視野和長遠發展。這些課程內容主要是想補足大多數學校甚至是產業公司可能都沒辦法仔細教你的那一塊(在嵌入式系統軟韌體開發的方向上)。
如果想去那種只要文憑的公司上班就已經覺得滿足,那確實不一定適合這些課程,建議直接去洗個公司喜歡看的學歷然後死硬的準備傳統面試考題比較快。
這個園區開課不只是想賺錢(以一對一教授專業課程且又可以客製化調整課程內容的狀況來說,目前的收費是真的偏低,重點也是想要真正協助到學員能在產業有長期受用的專業基礎),能協助到學員實際且長遠的發展(就專業基礎面向來說),是這個學習區的設立初衷。
註: 再次強調上面提過的內容,嵌入式系統軟韌體的職務也有種類之分。如果是MCU韌體類的職務大多是希望工程師除了具備MCU基礎架構與韌體撰寫能力外,同時也懂一些周邊介面電路甚至有基礎設計能力,這類職務面試時可能會考些基本的電子電路原理,而非leetcode性質的這種較偏向純軟體職務的考法;而如果是較偏向純軟體的Embedded Linux系統(On 網路多媒體類的SoC平台)的軟韌體工程師的職務職缺,因為很多部門主管也是較偏向軟體背景,就有可能會考leetcode性質的東西或者偏向資料結構的考題。但不論哪一種工作職缺,只要是嵌入式系統,學習基礎、有系統軟硬體觀念,我個人認為才是最重要的,過去也曾經看過許多表面上是Embedded Linux系統的bug其實只是基本的硬體電路問題,但是因軟體工程師沒有相關專業知識背景而只知道要去不斷地往軟體程式碼的方向去找問題,導致時間的浪費(就算主管也未必會知道要去懷疑電路)。整體來說,不一定所有公司/單位/職務的面試就會完全符合/切合該職務的工作內容需求。
某些業界公司的軟韌體單位主管通常因為自身比較缺乏稍微跨領域的背景,尤其是有跑OS的產品的軟韌體單位的許多純軟體背景的主管和工程師對於基礎類比和數位電子電路的觀念是完全陌生的,許多這樣的單位的主管只喜歡用自己比較知道的資料結構和OS觀念來考面試者,而聽說現在某些公司的軟韌體單位流行用leetcode題目去面試/篩選應徵者。
但是,這樣的方式真的客觀嗎? 真的符合所有嵌入式軟韌體職缺工作內容之所需嗎?
再舉個例子,以嵌入式系統平台而言,GPIO是再常見不過的周邊(peripheral)單元,如果只是靠leetcode來學習/檢驗面試者,請問下面這張MCU的AP note中的GPIO等校結構圖,有多少純刷leetcode的人能理解其基本原理呢? 其實光是要對GPIO基本應用所作的初始化配置的韌體就需要理解這些了,否則難免會有Bug。而純軟體背景又只刷leetcode的人有辦法理解何謂push pull/open drain/floating這些屬於周邊內部基本常見名詞的基本含意嗎?而 如果只刷leetcode而導致不能理解這些,軟韌體工程師如何能在不完全依靠硬體工程師的協助下獨力發現並解決問題呢? 所以嵌入式系統軟韌體工程師的面試來說,只用純軟體或者只用資料結構、OS等資訊工程系所的傳統學科觀念的角度去學習和篩選面試應徵者,是完全客觀、都符合工作內容所需的嗎? 主管可以都不懂電子電路嗎(包含類比與數位的基本觀念)? 如果周邊的初始配置或者外部電路有小問題時(當硬體工程師也不知道硬體有問題的時候),例如I2C的pull-up resistor沒接、而內部也沒配置啟用,只有軟體背景有能力解決嗎? 有辦法釐清是軟韌體還是硬體的問題嗎? 需要浪費多少無謂的時間? 大家可以自行思考看看。
STM32 AN4899 Application note |
而反過來說,也有不少公司是只有懂上層純軟體(應用程式)和最底層的電路的人,而完全沒有OS觀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