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顯示具有 碩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碩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7月17日 星期日

感謝成功大學的侯廷偉教授,讓我能有回學校協助指導碩士班研究生的機會

回顧過去的幾年,很感謝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 (資訊工程與應用組&系統整合組)的 侯廷偉教授,讓我從成大畢業數年且從產業界(聯發科技集團&晶豪科技)離開之後,還能有回學校協助指導碩士班研究生(包含碩士一般生 及 在職碩專班生)的碩士論文/實務競賽/科技部產學計畫/分享業界技術經驗的這些合作機會,並讓我深入參與產學合作並能有機會擔任研發顧問。在這些過程中學到很多,目前這些過程都已結束一年左右,但還是非常感謝侯教授,這些過程也讓我有了能實現減少產學落差的機會。

以下是我在這兩三年內曾實際參與協助內容指導/內容修訂/研究題目規劃的碩士學位論文和學位論文內的誌謝內容。這些碩士畢業生都很優秀,謝謝他們的積極和配合。

 設計與實作支援Modbus指令優先排序功能的協定轉換物聯網閘道器
/ 工程科學系 /109/ 碩士
研究生: 劉川榮 指導教授: 侯廷偉  
https://thesis.lib.ncku.edu.tw/thesis/detail/535a60eaa2986ae5bdfe709c2e06e29a/?seq=13


• 基於嵌入式Linux比較與評估I/O事件通知機制
/ 工程科學系 /109/ 碩士
研究生: 詹凱程 指導教授: 侯廷偉  
https://thesis.lib.ncku.edu.tw/thesis/detail/fd8a75a88aa861be0bb1b0d3aadcc721/?seq=11


• 實作具MQTT協定的安全物聯網閘道器
/ 工程科學系 /109/ 碩士
研究生: 杜晉瑋
https://thesis.lib.ncku.edu.tw/thesis/detail/b3bf69104c87c233ef6fa02964a3ed69/?seq=10


• 設計實作基於狀態的過濾機制用於監控與資料採集系統
/ 工程科學系 /109/ 碩士
研究生: 林正益 指導教授: 侯廷偉  
https://thesis.lib.ncku.edu.tw/thesis/detail/63f2df92c7687ff12ea9a4e422a10e91/?seq=12



• SD記憶卡與NAND型快閃記憶體寫入機制之研究
/ 工程科學系 /109/ 碩士
研究生: 許富淞
https://thesis.lib.ncku.edu.tw/thesis/detail/2bacc1c5a20a104e80ba7ed1e8e11b2b/?seq=9



• 六自由度機器手臂設計實作與軌跡規劃
/ 工程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108/ 碩士
研究生: 劉昇宏 指導教授: 侯廷偉
https://thesis.lib.ncku.edu.tw/thesis/detail/66f462e65be448914455118a9064cea6/?seq=17


• 於嵌入式系統中利用深度學習進行螺絲鎖附之異常偵測
/ 工程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108/ 碩士
研究生: 柯勛耀 指導教授: 侯廷偉 鄧維光  
https://thesis.lib.ncku.edu.tw/thesis/detail/3f40075a5e151650916e420adfc14856/?seq=16


• 使用光體積變化描記圖偵測飢餓狀態
/ 工程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108/ 碩士
研究生: 黃明志 指導教授: 侯廷偉  
https://thesis.lib.ncku.edu.tw/thesis/detail/07ef9435fafa77c85e8fa6457a771815/?seq=15


image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image

(註1: 其中有些人的碩士論文因牽涉到產學合作案的相關內容,所以暫時無法公開。)
(註2: 還有些過屬於純機械機構設計領域的題目的研究生,因為非我專長所以沒有指導到太多,就沒列出。)
(註3: 
主要只列出近兩三年的部份)


希望未來自己能更有能力去回饋母校母系及這些我所感恩的老師們。

---------------------

2021年7月15日 星期四

【學員成功轉職案例】脫離22K低薪,學得一技之長, 從非本科系成功轉職韌體工程師 經驗分享

大家好,這篇文章是一位長期接受本園區作者(講師)輔導的一位學員人士,在當時成功轉職韌體工程師的經驗與心得分享。


以下文章內容為學員分享的經驗與心得: 

各位想轉職的朋友大家好😀,一開始容我先自我介紹 

學員的學經歷:

  • 國立名校大學 研究單位 韌體研發工程師 (專任研究助理)
  • 私立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 碩士
  • 國立科技大學 水產食品科學系 學士

大學畢業2年後,決定轉職的動機?

大學時期,其實大多數時間也沒有接受到畢業後到底該做什麼的引導或觀念啟發,大學畢業後,不清楚該做什麼工作比較有發展性,大學剛畢業後的2年,曾做過收銀員、百貨櫃姐、作業員....(服務業、製造業等居多)。

上面這些工作的共同點就是薪水都在22K左右,好一點的也不超過29K,且都是花大量時間換取金錢。每次工作回到家就是放鬆時刻,洗完澡看看影片、滑滑臉書(我是老人),摸一摸時間一下子就到12點了,隔天一早再次過著重複的人生,就算放假也只想發懶、睡覺休息,一點進步的空間都沒有。但是隨著年紀增長,有時候也會想:我能一直這樣工作到老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想要脫離22K,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要有不可取代性,要學一技之長。

就是因為有想過要改變,想脫離22K的人生才開始有了轉職的想法。當時身邊認識的朋友就是在科技業上班,以及一直以來都是就讀工程背景的專業人士,有猜到嗎?就是這個技術部落格的作者阿良老師啦(灑花)。


不是相關科系也可以做韌體研發?會不會贏不過理工相關科系呢?

對於想轉職的朋友,這個問題確實是相當重要。想當初我也問過阿良老師一模一樣的問題🤓。

當時大學畢業,剛出社會工作兩年的我,在阿良老師的建議下,決定轉職電資工程相關領域(電機電子資工),由於我是食品科系畢業,在阿良老師的輔導及討論評估下,認為我需要再去修習理工相關科系,原因是有利於找尋電資工程方面相關的工作,當然每個人狀況不同老師都會給予不同的建議(老師在學界及業界都有相關經驗)。

經過他的評估、輔導和討論之後,我決定再次地回到學校(沒錯,我想都沒想過我會讀碩士,我又不喜歡讀書🤣),當時我已經24歲。

從一開始報考碩士班考試,阿良老師就開始輔導我,針對碩士班考試相關基礎和科目開始準備,像是程式語言、計算機概論、數位邏輯電路、作業系統、資料結構等專業內容目標一一教學。

後來順利考上研究所碩士班之後,阿良老師依照他對於產業界和學術界的了解,輔導我該如何選擇學校的課程,過程中遇到任何專業領域問題,阿良老師都跟我一起參與並解決我的問題。在修習研究所的過程中,除了課堂上所需完成的專案(project)外,阿良老師也安排、鼓勵我參加聯發科與經濟部合辦的比賽,來增加自己的表達能力等經驗以及增加後續應徵工作的經驗值,一直到寫碩士論文,阿良老師也非常積極的指導我研究方向及內容,一直到我碩士畢業。

碩士畢業後,阿良老師也持續輔導我關於找工作的方向,甚至包含找工作所需的履歷表、面試內容準備,阿良老師都會給予經驗的傳授,過程中也會不斷地指導專業內容相關的細節

經過阿良老師的長期用心輔導後(包含就業過程),我在26歲時轉職成功!順利地在當時找到國立名校大學(國內四大名校之一)研究單位的韌體程式研發工程師的工作(待過這學校的幾個單位,工作內容都是與嵌入式系統&物聯網裝置相關的軟韌體程式研發相關),工作過程中也不斷有阿良老師的輔導協助。

值得一提的是,在名校大學研究單位的其中一段工作時間內,在我辦公室座位的右手邊坐的是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碩士畢業的工程師同事,而我左手邊坐的是台灣大學畢業的工程師同事,這些是在以前不是畢業於電資相關科系、也不是名校畢業的我,在過去從來沒想像過可以達成的事


名片

然而,在國立名校大學的研究單位上班,其實也常會接觸到許多的博士後研究員(博後)同事、主管和研究生們,許多人都是國立名校大學畢業,當然也看了許多令人「大開眼界的事情…比如說某些名校畢業的同事在專業基礎能力上的一些狀況,有時也會讓我感到相當意外 (當然這又是另一方面的許多故事了(笑)),讓我深刻理解到什麼是阿良老師長期以來所敘述台灣社會很普遍發生的「產學落差」、「學用落差」。

所以,關於非本科系是否適合做韌體、專業方面是否一定會比不上本科系名校畢業生?在看完上述內容之後,我想,大家的心中應該有答案了。


轉職為韌體工程師,學到了什麼?

對於大學就讀食品科系的我轉職到電資工程領域,覺得落差真的是蠻大的。現在回頭思考,會發覺過去我個人在大學時期比較多是背誦題目及應付考試(當然也有實驗課),相較起來我個人在當時是比較缺乏深度的思考,也缺乏有經驗的老師的引導。

而在後來跨入到電資工程領域並且參與工程專案研發之後,發現很多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邏輯。過程中也有參與比賽(需要表達),因為要介紹自己開發的作品的功能發想及特色,所以表達能力也會訓練到、需要簡報presentation,製作簡報PPT的能力會變強(至少要有基本sense)、在過程中對於比賽作品專案時程的掌握、過程中開發作品遇到bug,也要學會找答案,所以找資料的能力會增加相對的英文能力也會增加,最最重要的是透過參與比賽、以及科技發展技術及綜合以上的能力增強後,自己的認知與視野會不同!其實這些都是無形中就增加的能力,有的甚至還要會拍影片😅(例如參加競賽的時候)

韌體研發工程師的薪水真的比較高嗎?

對於在大學剛畢業時期的我,每個月的薪水大約落在23K~28K左右。而在經過阿良老師的長期輔導、電機碩士班畢業之後,我找到的韌體工程師職位工作的薪水相較於過去大幅增加了50%~60%,等於投資自己、替自己加薪加值,在經濟方面終於也不用像以前那樣的緊迫,而且所學習到的軟韌體相關專業技能,是會隨著經驗的增加而持續精進進步,所以我覺得,學得專業一技之長」是真的非常重要


最後最後鼓勵各位朋友一句話: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但你需要開始才會很厲害」

雖然這句話已經聽到老掉牙了,但這句話在我有時候失落時都還能鼓勵到我😝


以上為學員之經驗與心得內容



--------------------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部落格作者(課程講師)簡介: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大學系所的招生問題遠比我想像中的快? 以中字輩大學工程系所碩士班系所組報名狀況為例, 但其實少子化的影響還沒有真正到來

 最近稍微看了一下一些大學碩士班的招生簡章和報名人數統計,才猛然發現

沒想到已經有國立中字輩大學的理工相關科系的碩士班組別考試報名人數掛0了,也有系所的報名人數和招生人數相當接近(例如要收3人而只有2人報名)...而且還是相對好找工作的理工相關科系(例如戊組的考科所對應的領域,如果自己有好好將實務技術學好,應該還是會找到不錯的工作)。

圖片來源: [1]



圖片來源: [2]


這不是個案,只是因為新聞報導,所以我剛好看到這間學校碩士班的報名人數,一定還有許多類似狀況的大學碩士班系所組別也有這樣的問題

中字輩的學校以及許多國立科大都已經在網路上大打招生廣告(如中山大學、雲科大、高科大等校)。在未來,台清交成也大打招生廣告的日子或許也不遠了?

(少子化的結果其實還沒有真正的影響大學,幾年以後就真的會有了)

個人認為,相較於過去的台灣社會,在未來,文憑學歷、校名的影響力有可能會隨著這些趨勢而大幅減少,個人能力的實際累積才是最重要的


圖片來源: 

[1] 國立中興大學110學年度碩士班考試入學招生簡章, http://recruit.nchu.edu.tw/grade-exam/master/110/110M_PAPER.pdf?fbclid=IwAR0Nn7WbIg--UqrQCgcmCBNvL8nP2lItuMvVSKTWK9Psq_E5V11BS6VRyUQ

[2] 國立中興大學110 學年度碩士班考試入學招生報名人數表, http://recruit.nchu.edu.tw/grade-exam/master/110/110M_EnterData.pdf?fbclid=IwAR0CmVn0HyciFwexDlSaACusrtSEyRXL9uW5Za6OSjskhBSyObABOXfqmWo


什麼是文憑學歷和產業公司之間的惡性循環? 一張圖告訴你

一張圖告訴你 什麼是文憑學歷和產業公司之間的惡性循環(花了五分鐘想了一下然後就畫了這張圖) 

(1) 許多人在大學除了修課之外(大多是量多而質不精),沒累積什麼職場上能用到的實務經驗和做人處事共同合作的能力 

-> (2) 許多產業界公司為了選到有基本能力的人,所以只好從至少多活了兩年人生的碩士畢業生之中去挑人,開始看重文憑學歷/校名等項目

註: 這裡的所謂的多活兩年,指的是至少有被指導教授交付過一些任務(當然也未必和專業領域內容直接相關)、至少有學位論文口試表達報告過自己做的ppt,很多人在大學時期連這些基本的磨練機會都未必有,但這些問題的根源其實一樣是出自於大學教授們(重心擺在研究生幫自己產出績效,而對於大學生的教育和訓練當然輕忽,個人認為這不是重研究而輕教學,而是重個人升遷績效而輕教學,大多也不太關心學生畢業後的實際出路)。

-> (3) 所以許多學生們認為,既然須要碩士學歷才能找到好工作(公司要看),那大學時期就乾脆不需要累積職場所需要的能力了,反正等到考上碩班再努力就好(但是很多壞習慣和觀念已養成)

-> (4) 因為學生有(3)這種等到讀碩士班再去努力的觀念,所以導致許多產業界公司認為更沒辦法從大學畢業生挑到適合的人才,所以公司認為更該看重碩士學歷文憑

-> (5) 因為許多公司太看重學歷(如(4)所述)來進行人力招募,許多學生開始認為能洗到好看的碩士學歷才是重點,而實際的職場能力養成則是其次,基本上認為能拿到文憑就好

-> 回到(1) 開始惡性循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