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顯示具有 興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興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5月13日 星期四

小時候不喜歡填鴨教育和考試,絕對不代表不聰明。絕對不要放棄自己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我個人很喜歡做專業領域的研究(產業技術和學術)

但是我也是差點被教育體系給弄到不可能像是有今天這樣接觸專業領域研究的機會,

很感謝高三在統一補習班的電子學老師和基本電學老師、高二時期學校的數位邏輯(數位電路)老師。

回想起來,

無論是國小、國中、高職時期,

其實我有很多不喜歡台灣傳統填鴨教育制度和考試的同學,

是真的都很聰明、相當具有某些方面的才能和天賦,

只是台灣的教育基本上完全不重視學生興趣啟發養成發展和個人特質,只知道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育。

是真的耽誤了蠻多人,讓太多人被放棄。

埋沒了很多原本在興趣的領域會發揮得很好的天才。

我建議任何這樣遭受狀況的學生都不要放棄,有時候是某些老師和家長們的視野狹隘,而不是學生的資質差。

台灣教育體制的標準本來就有些問題,自己不要放棄,多客觀思考分析,認清楚狀況,堅持正途、找出自己有熱情的方向,我相信早晚會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路。

2021年5月6日 星期四

每個國家都適合起源於歐洲的學術界機制嗎?

 

新聞標題: 台灣論文造假數全球第二!私校工會嘆:學術道德淪喪至此

新聞標題: 台灣學術造假世界第二!教團:學界已無恥感

-----------

雖是去年的新聞 但還是印象深刻

基本上,我覺得學術研究這套,在世界上的某些愛演戲的文化充斥的地區的國家,是很難玩起來的,因為學術研究是需要高度自律性的項目。

而以華人地區為例,自古以來至今,多數人從小填鴨考試讀書就只是為了要獲取名利,而不是真的對於書本的的知識內容有興趣和熱忱,

所以這種從小填鴨到大的文化之下,本來就很難去搞需要高度熱忱興趣和自律性的學術研究。

個人在科技業看過蠻多工程師,對於其工作內容和專業根本沒有太大的興趣和熱忱或想法(假日絕對不碰和專業相關的內容),大多只是想要賺錢過日子,這都是一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