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一位所謂國內名校普通大學工程系所的資深教授跟研究生說:
"我們資訊(工程)領域的paper(論文),關於論文題目所使用到的硬體規格之類的內容(言下之意是實際實驗技術的部分),不必詳細寫出,我們主要都看paper內的邏輯大致上是不是對的,這樣就好"
什麼!??? 這種工程領域的實作題目的論文裡面的技術內容不用寫得太詳細? 那要這些paper幹麻?? 科學實驗的可重複性原則咧?? 自己看不懂的就不用寫出來喔? XDD
......恍然大悟,難怪一堆表面上等級頗高的國際期刊論文會變成不是浮濫就是投機的垃圾論文,反正屬於比較專業的部分(細節)一堆教授自己根本看不懂,而且也不想學,
原來是這樣啊,好個專家學者,好樣的!
不用放code、不用放電路圖、不用放開發板和晶片的規格,只因為很多教授都看不懂? 只要放一些數學式子和流程圖,但不用管這些數學式子和流程是否真的有被實作開發出來? 那要如何證明這些演算法(數學式+流程)有被正確且完整開發? 如何驗證其論文提出的方法的實際可行性??
學術不應該要是最嚴謹的嗎??結果一堆基礎關鍵反而都可以跳過?
而且其實按照我的經驗...很多教授平常也不一定深入仔細去看這些數學是否完全正確,變成只有看論文的"大概"和"外表"。
科學實驗的可重複性原則,在實際的學術界,恐怕早已被一大堆根本沒有足夠的專業基礎的長年高薪穩定的教授們給拋在腦後 (再次強調,大學裡面也是有一些觀念務實的好教授好老師,我就有認識一些好老師。但是,專業基礎嚴重不足、搞不清楚實際狀況、務虛的真的教授也是超多...而且位階都還不低)
如果只想看結果或者作夢,不想面對現實,那一點都不科學,如果連專業的基本基礎都沒有,其實也沒資格稱得上是在做研究(所謂研究應該是較進階且較深入的)。
此外,這件事情也勾起我的一些印象
大家都知道可重複的實驗結果是科學學術進步的基礎
但我自己之前看了一些國際期刊論文,常常都有種些奇怪的感覺
一堆跟自己專長相關領域的期刊論文都不寫技術細節是怎樣? 我明白這或許是期刊的文化
但問題是這樣的論文是怎麼可參考? 掰故事都能掰阿,誰知道實際上到底有沒有真的有做(按照其宣稱的那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