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顯示具有 成大電機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成大電機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3月21日 星期日

回想起幾前年和前成大電機系羅錦興教授的一些討論

 最近回想到幾年前還在科技業上班的時候,曾經和已故的前成功大學電機工程系資深教授—羅錦興老師有過一些討論,

羅教授除了在信中提到他發展中醫的事情之外(相當敬佩,推廣中醫並進行相關研究是對社會有很大貢獻、而且是很不容易的事),

我們討論到一些關於技職科大的方面的議題,羅老師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

1. 台灣教改的錯誤讓台灣經濟開始吞下苦果。

2. 從技職來,當回到技職,研究技職如何和產業接軌,這最為重要。

3. 現在當大學教授看來不容易,尤其技職大學一一倒下,慘不忍睹,不知誰能救?國立大學無端擴編,讓私校難以生存,技職有苦難言,不管公立或私立。若想當大學老師,建議從技職著手,朝產業(類型)博士發展,負責讓技職和產業接軌。

我認為羅教授的這些建議相當中肯實在,至今銘記在心。

自從上面的信件討論之後,一直都有和羅老師保持聯絡。而後來也有回成大當面拜訪羅教授,在結束會談之後,他還很親切的騎機車(當天他沒開車來學校)從成大自強校區載我到台南後火車站搭車。

如今現在回想起來,讓我有不少的感觸,也相當感謝他當時的鼓勵和這些寶貴的建議。而這些建議也是我今天會離開科技業去推廣技職教育和技術課程的主要動力來源之一。

而關於科技大學的方面,很可惜也很遺憾,在台灣,不要說產業博士(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博士,不一定是教育部在推的那種),其實連真正的技職學校都已幾乎不存在了,願意和產業接軌的掌權者也很少(當然我們的產業也是有一些問題),所以勢必得按照情況的變化而調整作法,但核心目標方向卻是始終如一的。

也很感恩,在這一路上,雖然見識到了許多體制內的誇張黑暗面及務虛,但也有一些像是羅教授這樣的好教授們的支持/鼓勵/合作/交流,讓我在達成理想的道路上有源源不絕的動力和溫暖。

2021年2月22日 星期一

【精簡簡略版】台灣的技職體系就算在社會文化的歧視與偏見下仍然人才輩出,出過好多學術界傑出大咖教授和業界優秀人士

 之前寫了篇文章【台灣的技職體系就算在社會文化的歧視與偏見下仍然人才輩出,出過好多學術界傑出大咖教授和業界優秀人士 】

怕內容太長,導致很多人可能懶得看(or選擇性的逃避事實),所以出個簡短版本的。

而這篇文章內引用新聞報導的內文(2008/12/31聯合報新聞: 技職有藍天 總裁、教授出雄工,記者徐如宜 高雄報導):

https://blog.xuite.net/forever2005222/twblog/146176914-%E5%84%AA%E7%A7%80%E7%9A%84%E5%A7%91%E4%B8%88

『 雄工(高雄高工)電信科畢業的賴溪松,當年分發到電信局工作,負責電信交換機維護;

但他繼續苦讀,考上成功大學水利系夜間部,白天上班,晚上求學;

後來又考上成大研究所,他主動辭掉班長主管職,變成白天上課,晚上上班。

「技職體系的訓練,讓我同時擁有實務與理論基礎。」現在的賴溪松,是成大電機系特聘教授,

也擔任過中華民國資訊安全學會理事長。

他表示,技職生從未低人一等,努力鑽研有興趣的工作,就能成為這個領域的達人。 』

------------------------------------------

台灣的技職教育體系,就算遭受到台灣社會的長期歧視和不平等對待(不要說社會的迷信了,光是經費分配就很明顯)

但仍然培育出了許多國內大學名校的教授

有很多歧視技職體系的人們 (如某些學生和家長們) 自己在就讀大學或研究所時期的某些老師、指導教授們可能正是出身於技職體系的,

例如一些從成大工程系所畢業的校友們,知道自己系上有傑出教授是讀高職或專科出身的嗎?

搞不好連這些校友、學生和家長們自己都不知道,有些人還會整天講出一些充滿偏見和歧視的言論。

這不是明顯的矛盾和無知嗎?

文人相輕、戰學校、戰系名、戰學歷血統、偏見、歧視  都是非常無聊且毫無意義的事


相關文章:

[1] 【台灣的技職體系就算在社會文化的歧視與偏見下仍然人才輩出,出過好多學術界傑出大咖教授和業界優秀人士 】

[2]  【社會迷思】高職所學真的會比國立名校大學還淺嗎? 以高職理工科系(高工的電子電機科)的教材內容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