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顯示具有 求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求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8月5日 星期二

在Dcard論壇上面的軟韌體工程師求職資訊亂象? 求職者真的有深入了解軟韌體工程師職務嗎?

 

這幾年輔導許多工程師轉職或畢業生求職,有感而發。

大約這五到六年來,太多年青的學生/畢業生/工程師,太過盲目相信Dcard上面許多年青人所散播的不實的產業職位薪資資訊 ,以及錯誤的就業準備方向的錯誤資訊,而被誤導。

這些現象是源自於太多學生/畢業生的自卑心態,常在網路社群上面打腫臉充胖子(尤其像是Dcard這種匿名平台),謊報自己實際的收入與薪資 (例如才剛進公司沒多久,根本還沒被打考績、也還沒待到能拿分紅的時候,就在Dcard上面說自己年收入多少。又或者把自己「預估」的分紅/獎金均攤成月薪(灌水),然後去Dcard等平台上面去散播,或許是希望得到點讚/愛心數/關注,讓別人都覺得自己很厲害,希望可以得到讚賞)。

加上台灣社會偏好以訛傳訛及盲目相信的「一窩蜂」的風氣,導致大多數人都會信奉某一套流行說法,很多人被這些錯誤資訊給誤導,也缺乏去多方驗證的基本客觀判斷 (學歷大多在表面上提升到碩士/博士,結果基本的客觀多方查證 及 深度思考,其實依然很少人會去做)。

一些盲目用詞及粗糙的說法都會相當流行且被跟隨 (例如以為要能錄取/勝任軟韌體工程師的職務,只要面試前臨時抱佛腳準備C語言、計算機組織、大學教授愛用的OS bible課本(恐龍本)的內容「就好了」,或者為了所謂「side project」而搞出表面的「side project」(side project已成為年青人準備求職的流行名詞),結果其基礎方面根本是一問三不知。其實公司要的根本不是你的「side project」,而是你的「基礎」是否能勝任該研發工作。或者許多人連什麼是non-OS的系統軟韌體都沒聽過/沒概念,就誤以為軟韌體工程師一定是開發Linux/Android based的系統 (其實不少產業界的主管/工程師也有這個狀況)。事實上,軟韌體就是為了驅動微電腦電子產品而存在的,但許多純資訊相關背景科系的學生/畢業生/求職者卻連基本常見的I/O周邊裝置與其相關的基本介面電子電路都不太知道是什麼 (因為他們的大學老師們也不知道)。

或者看到一些想走純軟體技術的人跑去資策會的技術培訓補習班課程補習,就誤以為資策會就是專門開設軟體技術培訓課程的單位。

諸多的迷信或者錯誤的觀念充斥於匿名網路論壇平台,距離實際狀況有一段很大的落差 。

這些讓我想起大約13~14年前,一堆不懂電腦系統基礎學理(理論基礎/架構原理等)的 高海科大 及 成功大學 的 教授 和 研究生們,似乎很有默契的異口同聲(雖然彼此之間不認識),都說8051 MCU太老舊、沒用了、不要學。結果事實是到了十幾年後的這幾年,一堆IC設計公司依然在推出8051 MCU新產品。例如台灣知名IC設計公司 松翰科技(Sonix technology)到今年(2025年)還推出新款的車用8051 MCU IC)。實際上,在產業界,甚至連更老舊的6502 CPU/Microprocessor都還有少數部分產品在用(需維護其軟韌體),Z80 CPU/Microprocessor也是直到去年(2024年)才宣告停產(已經在市場上48年),而且這兩款還不是在消費性電子產品上面更通用的MCU (Microcontroller Unit) 而是General Microprocessor。

或者一些就讀名校一路直升的純資訊/純軟體背景學生,雖然在國高中時期修過物理、大學時期修過必修的物理及某些電子電路相關課程,但是就好像跟沒學過一樣,去盲目相信許多網路上(如PTT)的片面訛傳 (不懂何謂韌體,也有人以為做韌體就是做硬體,而除了IC設計以外的硬體都完全不值得學,以為這些都沒出路,覺得應該學純軟體 或者 演算法應用,才是高尚、有學問) 。

又或者其實是在寫App (注意: 實際上的App不一定是你認知中的App才叫App,可以有很多層次),結果因為是for target裝置的,就以為這都叫作「嵌入式系統」的系統軟韌體開發,或者實驗室號稱以「嵌入式系統」方向為主,卻誤以為「嵌入式系統」的「嵌入」是指「嵌入軟體」或者嵌入「OS」,這種完全錯誤的認知。

自從大約9年前的AlphaGo圍棋軟體打敗韓國棋士的影片新聞爆紅,科技部(現在又改回國科會並拆分出數發部)開始主打AI為主的計畫導向之後,全國的大學師生皆盲目的執著/糾結於AI,不分系所/領域、不分青紅皂白,學生們好傻好天真地以為做AI就會很有出路,凡是不知道要做什麼方向的學生,十之八九會跟你說想要做AI相關的論文題目或專題,而多數的大學教授們也不知其所以然的盲目追求AI相關計畫及開設相關課程。學生們在學校盲目(或被迫)做AI淺層應用,到了畢業、需要求職的時候,才發現產業界裡面真正的AI研發職缺數量其實非常的少 (但太多人都想要做AI相關的工作,僧多粥少),為了要找份工作,這時才回頭去找系統相關的研發職位(軟/韌/硬體等),畢竟系統開發才會需要比較多的工程師投入。

這些案例皆足以顯見, 並不是 博士/教授 或 一路就讀名校的學生 甚至業界人士/主管/高層/老闆等,就能具備最基本的 專業領域 基礎學理認知與判斷能力,這些都牽涉專業領域的基本學理(理論基礎)、思考能力與判斷邏輯,這些其實與個人的實質作為/實質累積 較為相關。

實際上,大多數人是盲目相信「訛傳」、「人云亦云」,相當缺乏獨立自主的批判性思考,這或許與台灣人從小到大所受到的教育方式/風氣文化有關。

資訊技術隨著時代進步,但每個時代中的大多數人們的認知/判斷能力大多沒有相對的實質進步,這也顯現從每個台灣人小時候所受到的基層教育到大學教育也沒有相對的實質進步。

三十年前的台灣社會是一窩蜂,而到了三十年後的現在,台灣社會依然是一窩蜂。即便多數人的學歷文憑已經從當年的高中職、專科、大學 畢業,提升到碩士/博士畢業,但這個一窩蜂盲目跟隨群眾的現象似乎依然沒有多少改變。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5年7月28日 星期一

我於8月份開在 自強基金會(台北)的 基礎 電子電路 課程 (後面還會有另一門ARM Cortex-M4 based STM32 MCU韌體基礎課程)

 我於8月份開在 自強基金會(台北分部)的基礎電子電路課程  (後面還會有另一門ARM Cortex-M4 based STM32 MCU韌體基礎課程)

🎉🎉🎉熱烈招生中🎉🎉🎉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踴躍報名~~

.

[台北假日班]【適合非電機電子科系背景學員的電子電路入門】使用Tinkercad平台學習電子電路原理與實作

✅報名連結➡️ https://edu.tcfst.org.tw/web/tw/class/show.asp?courseidori=14S026

✅課程代碼:

14S026

✅上課時間:

2025/8/16~9/6(六),每週六,9:00~17:00

✅上課時數:

28 小時

✅上課地點:

台北教育中心(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80號3樓)

✅課程大綱:

1. Tinkercad軟體平台簡介、註冊與操作

2. 直流電與交流電簡介

3. 電壓與電流基本原理+實驗

4. 基本儀器(電表+示波器+電源供應器+訊號產生器)介紹+實驗

5. 電阻、電容、電感簡介+實驗

6. 歐姆定理+實驗

7. 串聯與並聯原理+實驗

8. KCL與KVL 定理 + 實驗

9. 基本分壓與分流定理 + 實驗

10.基本RC與RL電路原理+實驗

11. 二極體元件介紹+實驗

12. 電晶體(BJT、MOSFET)元件介紹 + 實驗

13. 運算放大器(OPA)簡介+實驗

14. 基本交流電路原理觀念簡介

15. 數位訊號與類比訊號之差異

16. 數位電路基本元件: 邏輯閘+實驗

17. 數位電路基本元件: 正反器+實驗

18. 組合邏輯電路與循序邏輯電路簡介

19. 基礎常見電子元件(如: 七段顯示器、Relay繼電器、直流馬達等元件)之基本應用原理+實驗

20. 單晶片微電腦/微控制器(MCU)之應用初探 : Arduino UNO開發板之簡介+實驗

✅報名連結➡️ https://edu.tcfst.org.tw/web/tw/class/show.asp?courseidori=14S026


 後面還會有另一門ARM Cortex-M4 based STM32 MCU韌體基礎課程

---------

適合:

1. 電機電子系畢業,但對於電子電路缺乏基礎的人士。

2. 不熟電路基礎 的 軟韌體工程師 ( MCU/SoC non-OS/RTOS/Linux/Android 底層軟韌體/驅動程式 相關的工程師 ) 。

3. 非電機電子電路背景但有興趣學習的人士。

4. 其餘對於電子電路基礎原理與實驗有興趣的人士。

--------

#嵌入式系統 #MCU #韌體工程師 #嵌入式系統課程 #微控制器 #韌體工程師課程 #Embedded_Linux #電子電路 #電路基礎 #電子學 

#非電機電子科系 ​ #SoC 

#基本電學

#電路學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7/12本周六開課 最後3個名額) 自強基金會(台北分會) 加開班[台北班] ARM Cortex-A based 平台之嵌入式Linux作業系統基礎建置實作 (附贈可跑Linux的嵌入式系統開發板 及 相關材料,課程現場實作)(自備NB) 如期開班

 

(最後3個名額) 自強基金會(台北分會)  加開班[台北班]  ARM Cortex-A based 平台之嵌入式Linux作業系統基礎建置實作 (附贈可跑Linux的嵌入式系統開發板 及 相關材料,課程現場實作)(自備NB)  如期開班 

報名連結 : https://edu.tcfst.org.tw/web/tw/class/show.asp?tcfst=yes&courseidori=14C065&fbclid=IwY2xjawLZaSVleHRuA2FlbQIxMABicmlkETFkMEFZb3VFYk81QnZZTHFrAR7tos6xwsLxux7ZfpjOhZH4Rj17zfL0wNqK9_MgSaBu0Kivx0cUXmo6aKkWAA_aem_nuZimA1fP_DQvjMfGE-GNA

因為有3位學員因臨時有事無法全程參與課程(想改成其他梯次上課),所以目前這梯課程目前有3位空缺,請有興趣或者原本是候補備取的學員,若想早些上課,可考慮報名這個梯次喔~ (7/12也就是本周六開始上課,上午9:00~下午16:00,中午1小時午餐休息)。 

每梯次課程的學員人數會有所限制  (因兼顧課程品質,所以會限制每梯次上課人數,學員當場聽我講解完原理及實驗步驟講解之後,馬上當場進行實作實驗操作,我會當場協助解決每位學員實際遇到的問題,所以要花時間,故限制每梯次人數)

課程內容大綱 (包含Linux GPIO驅動程式demo影片) 如下方連結所示:

https://www.facebook.com/sun.wen.liang.580515/posts/pfbid0kaH649i56VadgQqHw1dWoPKya8MRP1eYQNWioFwApHvLd2TGHbj6Kgu8CsaxFJ5Bl?__cft__[0]=AZWfbGKL6LYtzDTu088827Ns3WLAtCWDx5rl1dckyiGuqATaqJz34KTxUib9rocJOrGQGytMGBFXAKc_RifouHIzMuOdSnQrQiKQNVyo693AfWfLvurFGMHsYEEGW4dGnOOn6TJbTG6FcOpkqayeWvbXyW3F430sayWxft9h1qT1Mg&__tn__=%2CO%2CP-R

從GNU ARM Linux Cross compilation toolchain(GNU ARM Linux編譯工具鏈 arm-linux-gnueabi- )、samba server等基礎開發環境建置、及於Host PC Linux distribution(Ubuntu)之上建置 for ARM cortex-A based SoC為核心單元之嵌入式系統開發板(Embedded system dev. board )之 開機啟動程式 Bootloader (U-Boot)、Linux kernel(Linux作業系統核心) 及 根目錄檔案系統 Root filesystem (Busybox)、U-Boot階段Tftp upload kernel image(from PC to the dev. board)等,並於嵌入式系統開發板實際執行驗證之後,接續的課程單元為Linux核心驅動程式的基礎。

Linux核心驅動程式課程基礎課程內容包含Beaglebone black Rev C.的BJT作為開關的電子電路原理、AM3358 SoC(系統晶片)內的 GPIO registers (clock、pinmux、output enable 、clear data及set data等暫存器)、Linux kernel module(driver program/.ko file)撰寫(包含各式基本的系統呼叫System Call、file operation struct、copy_from_user/copy_to_user、裝置註冊相關的Kernel API等等)、及上層應用程式等觀念與實際範例皆逐一介紹,從硬體(電子電路、系統晶片架構、GPIO周邊裝置驅動)到 系統軟/韌體程式開發 皆完整涵蓋(原理與實作實驗)。

#Linux裝置驅動程式

#嵌入式Linux系統

#Linux_kernel_driver

#Linux_kernel_module

#Linux

#Embedded_Linux

#Device_driver

#ARM_CortexA_based_SoC

#TI_AM3358_SoC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跨領域轉職心得】食品科學系 跨領域 電機電子/資工領域 轉職 韌體工程師 成功 學習歷程(一)



過去陳老師(同時也是本園區過去的學員),在電機工程研究所的過程中,除了必修課外,同時也補足了過去非本科系所需的大學課程,且為了讓自己有個明確目標,所以在當時報名了經濟部主辦的通訊大賽-聯發科技物聯網開發競賽。

而我的畢業論文,就是使用當時聯發科所開發的LinkIt 7697 (ARM cortex-M based SoC)嵌入式系統/物聯網開發板平台,並針對其內建的低功耗藍牙(Bluetooth Low Energy, BLE)來進行研究。

當時與藍牙應用相關的研究中,大多是使用現成傳統藍牙(Bluethooth Classic)模組的方式來進行應用,而針對低功耗藍牙(BLE)技術之軟體分析探討與實作之相關研究仍非常缺乏。

-

歡迎 像我一樣,原本從 非電機電子資工科系畢業,但希望未來轉職 到 電機電子/資工領域的 「物聯網系統軟硬體開發」、「嵌入式系統軟韌體程式開發」的人士來加入我開設的課程,學習加入這個所需的專業基礎~


✅開設課程

🟥【適合非本科系】嵌入式/物聯網裝置開發平台Arduino MCU實作入門(自備NB) 熱烈招生中

https://jimsun-embedded.blogspot.com/2025/04/blog-post.html


🟥【適合非本科系】32位元物聯網MCU/SoC平台ESP32基礎實作(自備NB) 熱烈招生中

https://jimsun-embedded.blogspot.com/2025/04/blog-post.html


🌟講師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chenyingru/

🌟個人轉職成功心得文:
https://jimsun-embedded.blogspot.com/2021/07/22k.html?fbclid=IwAR11pdM9nWJ2m-EDDV2MQPE0x_Gpino1hIEM18xBEFbjV6poMFLpM7pbw_4

🌟其它軟韌體/嵌入式系統/物聯網/程式語言/基礎電子電路 等相關課程,詳情可參考:
https://jimsun-embedded.blogspot.com/2020/08/blog-post_24.html

#線下課程 #韌體入門 #韌體工程師 #轉職 #一技之長 #嵌入式 #MCU #微控制器 #物聯網 #小班制 #台北課程 #轉職 #低功耗藍牙 #學習歷程 #物聯網工程師 #嵌入式系統 #無線通訊技術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全新課程招生中】嵌入式物聯網課程~適合 電資 與 非電資 本科系背景之學員報名~跨領域

這兩門是由陳老師(同時也是本園區過去的學員)開在 清大自強工業基金會(台北分會)的課程,針對 #非本科系#跨領域 的學員所設計。陳老師過去從水產食品科學系跨領域至電機電子/資訊工程領域,轉到電資工程領域,曾擔任:

- 研究中心韌體研發工程師
- 業界的韌體研發工程師
- 明新科大資工系 講師

本課程會依照我過去的學習經驗及業界經驗,分享給同樣想跨領域但沒有切入點的學員們,透過這兩門入門的課程建立自信心與成就感。


🙋什麼人適合報名?
1.非工程科系,想跨領域到科技業的人(文科、社會科系、生物科系等,科系不拘)
2.想轉職到 電資工程 的 嵌入式系統 軟韌體開發/物聯網技術方向的人
3.對嵌入式系統、物聯網系統有興趣/想體驗的人
4.物聯網系統工程師
5.軟/韌體工程師
6.其它有興趣或有學習需求的學生、社會人士
歡迎各界有需求之學員報名參加~


🟥【適合非本科系】嵌入式/物聯網裝置開發平台Arduino MCU實作入門(自備NB) 熱烈招生中
https://jimsun-embedded.blogspot.com/2025/04/20255-arduino-mcu32.html

🟥【適合非本科系】32位元物聯網MCU/SoC平台ESP32基礎實作(自備NB) 熱烈招生中
https://jimsun-embedded.blogspot.com/2025/04/20255-arduino-mcu32.html


🌟講師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chenyingru/

🌟個人轉職成功心得文:
https://jimsun-embedded.blogspot.com/2021/07/22k.html?fbclid=IwAR11pdM9nWJ2m-EDDV2MQPE0x_Gpino1hIEM18xBEFbjV6poMFLpM7pbw_4

🌟其它軟韌體/嵌入式系統/物聯網/程式語言/基礎電子電路 等相關課程,詳情可參考:
https://jimsun-embedded.blogspot.com/2020/08/blog-post_24.html

#線下課程 #韌體入門 #韌體工程師 #轉職 #一技之長 #嵌入式 #MCU #微控制器 #物聯網 #小班制 #台北課程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全新課程] 2025/6月中 開在 清大自強基金會(台北)的Arduino MCU入門和32位元物聯網基礎課程

 

陳老師(同時也是本園區過去的學員)近期開在台北自強基金會的課程
🎉🎉🎉熱烈招生中🎉🎉🎉
歡迎有興趣的學員們踴躍報名~~


【適合非本科系】嵌入式/物聯網裝置開發平台Arduino MCU實作入門(自備NB)
上課時間:
2025/7/27~8/24(日)
每週日9:00~16:00共30小時

報名連結➡️ https://edu.tcfst.org.tw/web/tw/class/show.asp?courseidori=14C042
-----------------------------------------------------------------------------------------------------------
【適合非本科系】32位元物聯網MCU/SoC平台ESP32基礎實作(自備NB)
上課時間:
2025/6/29~7/27(日),每星期(日) ,共五週,9:00~16:00 
報名連結➡️ https://edu.tcfst.org.tw/web/tw/class/show.asp?courseidori=14C043


課程師資:

陳老師 業界師資

專長:物聯網系統/嵌入式系統

課程講師本身具備跨領域專長(水產食品科學跨電機資工領域),了解初學者學習所需的困難,且具備相關產業研發經驗

(曾任職於頂尖大學研究中心研發經驗及產業公司研發工程師經驗)

民國111年受邀參與勞動部與工研院之韌體設計工程師職訓課程課綱之專家諮詢會議

明新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講師


#嵌入式系統 #MCU #韌體工程師 #嵌入式系統課程 #微控制器 #韌體工程師課程 #Embedded_Linux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NEW)2025年 6月 開在 清大自強基金會(台北)的 嵌入式Linux系統基礎建置課程

 

我近期開在台北自強基金會的課程

🎉🎉🎉熱烈招生中🎉🎉🎉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踴躍報名~~

[台北班] ARM Cortex-A based平台之嵌入式Linux作業系統基礎建置實作 (結合板材實作)(自備NB)

上課時間:

2025/6/8(日)~7/6(日)9:00~16:00 共30小時

2025/5/25~6/22(日)每週日9:00~16:00 共30小時

(原2025/3/30~5/4(日)每週日9:00~16:00  共30小時(4/6停課))

報名連結➡️ https://edu.tcfst.org.tw/web/tw/class/show.asp?tcfst=yes&courseidori=14C029


#嵌入式系統 #SoC #韌體工程師 #嵌入式系統課程 #微控制器 #韌體工程師課程 #Embedded_Linux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4年9月26日 星期四

用ARM based的MCU或SoC晶片平台,並不代表就是在學ARM

 在台灣,許多人用了ARM based的MCU/SoC為主晶片的板子,就以為自己在學ARM,其實一輩子都完全沒真正接觸過ARM processor的內容,所以可見很多人其實根本不曉得自己口中的ARM到底是是指什麼/講什麼,也沒有很清楚自己做了一堆周邊應用但到底在實作什麼挖糕,其理論基礎對應的學科我想應該是計算機概論。


十幾二十年下來,這早已經變成嚴重的以訛傳訛。這類似的觀念在台灣真的很多。

另一個例子,有不少人以為學80x86原理沒意義,但其實Intel 在2016年所推出的Inte lQuark系列微控制器(MCU) D2000就是基於1993年推出的Pentium CPU。平台和技術年份根本不是重點,哪時會被拿來套在新平台或衍伸出新技術都不一定。用什麼款式的平台去學基礎其實不是該執著的點,只要適合學習即可。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本園區之嵌入式系統基礎技術課程的導向,偏重產業開發所需的基礎,而非讓初學者看到花俏功能為目的

多年來對於嵌入式系統領域的開發與教學經驗讓我感受到,多數產業公司找工程師來開發產品的功能目標是應用,但是開發技術的訓練/基礎奠定的過程,絕對不適合是應用導向 (例如單純call API/現成函數而沒有深入了解其原理細節),不能只是用現成的模組和函數去湊出功能,起碼要了解最基本的基礎觀念與系統架構。以背後設計原理為主,不以主打看到花俏功能為目標,所以我的教學基本上不會強調及主打主流媒體喜歡提及的AI、IoT及應用功能,而是著重在軟韌體開發的細節(如C語言的語法細節原理、軟硬體系統架構),主要希望栽培開發所需要的基礎。

因為在真實去產業界做真實的產品開發階段(嵌入式系統軟韌體/軟硬體整合),不太可能都只純粹依靠那些高度現成的開發板及太過上層的API做應用(即便是使用API也常要懂其背後原理,也可能是要從更底層去做開發),因為實際做產品開發和純創意maker角度需求、所需的背景基礎程度大多是不同的。

在訓練課程中,一旦主打應用功能或者花俏的趨勢 (AI或IoT應用功能之類的),就容易掩蓋掉基礎,而讓初學者誤以為自己會了,但其實只是綁在某塊開發板及其現成的範例程式或函數(常見的例子就是使用標準Arduino API函數所集成的範例程式去兜出應用功能,而沒有去懂更進一步的原理)。而實際上要從頭開發(或較有深度的開發)時,就會發現自己其實沒有具備該有的能力和觀念(其實即便是應用這些API,要做好產品也是需要懂原理,否則將容易產生許多問題)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4年7月8日 星期一

幾年前和上市櫃IC設計公司洽談合作,發現招募上的一些狀況和問題

幾年前和一間設計開發MCU微控制器的上市櫃公司談合作,他們招募韌體研發工程師的面試考題內容涵蓋電路基礎和C語言。

考題內容包含: 橋式全波整流的交流電轉直流電的電路設計、OPA反向放大器、非反向放大器、BJT/FET極性與基本開關電路設計、計算某個PCM(Analog to Digital)應用所需的記憶體空間等。

雖然該職缺要求國立名校碩士畢業,但其實這些面試考題 比 高職電子科/資訊科/電機科所教的學科還要簡單不少,正規高職電類科系的理論深度其實更深很多。但按照主管說的情況是,來面試的碩士畢業應徵者大多也沒能力把這些考題給回答完整。

而後來和該司的副總經理討論,他自己是普通大學畢業,但他也覺得其實在MCU韌體、軟硬體整合設計系統工程方面的職務上,似乎有技職教育歷程的畢業生的表現較好 (說真的,以我自己曾經在IC設計公司負責面試應徵者的經驗也是這樣)。故經過討論後,他們也有想開始去調整職缺對於學歷的要求。

這事情讓我頗有感觸,台灣的產業其實應該可以多了解一下教育端的實際狀況。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4年6月24日 星期一

針對 非電機電子背景學員 的 基礎硬體電路課程 (開設於清大自強基金會之台北分會)

 

近期我將開在 清華大學財團法人自強工業基金會 台北分會 開設:  【適合非電機電子科系背景學員的電子電路入門】使用Tinkercad平台學習電子電路原理與實作 課程

很適合沒有電機電子電路背景(如非電資工程本科系出身的朋友,或者是出身於電資工程本科系但背景是偏向純軟體、但又需要用到基礎硬體電路觀念的朋友,例如需要從事韌體程式與軟硬體系統整合之開發者)來學習。

上課時間:2024/8/13(二),8/14(三),8/20(二),8/21(三)共四天 9:00~17:00共28小時

課程課綱詳細資訊與報名網址如下:

https://edu.tcfst.org.tw/web/tw/class/show.asp?tcfst=yes&courseidori=13S085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3年7月28日 星期五

在 清大自強工業基金會(台北教育中心) 開課啦,都是嵌入式系統軟韌體的重要課程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今年受到 清大 自強工業基金會 台北教育中心 邀請合作開課,目前開設課程如下 (於十月中旬的周六&周日開始):

(1) 課程代碼:12C049
[台北全新規劃] ARM Cortex-A based平台之嵌入式Linux作業系統基礎建置實作 (結合板材實作)(自備NB) 熱烈招生中
https://edu.tcfst.org.tw/web/tw/class/show.asp?tcfst=yes&courseidori=12C049

(2) 課程代碼:12C050
[台北全新規劃]ARM Cortex-M based MCU嵌入式單晶片微控制器韌體開發(基礎) 熱烈招生中
https://edu.tcfst.org.tw/web/tw/class/show.asp?tcfst=yes&courseidori=12C050

https://edu.tcfst.org.tw/edm/workplace_taipei/workplace.html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關於本園區之嵌入式系統韌體基礎課程導向】「建立紮實基礎的本質面,不是軍備競賽,也不是花拳繡腿的應用」

【關於嵌入式系統/韌體 基礎課程的導向】

「建立紮實基礎的本質面,而不是如同比規格的軍備競賽,也不主打花拳繡腿的應用」

這幾年開始嘗試用系統結構相對簡單的實驗平台、簡單的方式,來教學/說明背後相對較深層、較複雜的電腦軟硬體原理。其實有些內容隨著逐年教學經驗累積與思考,雖然可能使用著一樣或類似的平台,但又會有不同的、更深層的體會,一直還是有不同的收穫與視野。

在基礎課程內容的方面,回歸最重要的基礎紮根本質面向。不去追求表面花拳繡腿的應用功能、不去依賴現成library及高度現成花俏的硬體模組,也不好高騖遠,而是主打紮實的基礎原理及驗證,包含帶學員去了解 組合語言/C語言背後的一些電腦軟硬體基礎原理、MCU原理架構、Datasheet內容(電氣特性、訊號時序、周邊控制操作、描述內容的閱讀理解方式)、基本電路 等等。

輔導多位軟韌體工程師的經驗發現,發現這些基礎原理其實才是許多工程師真正缺乏的東西(很多人工作是使用較新規格強大的MCU/SoC,但對於原理方面基礎沒有掌握,不知其所以然,突然遇到問題時也沒有時間去慢慢從頭學習或複習,只能用粗淺概念搭配 try and error的方式去撞牆/debug)。如果是表面的功能,某些工程師學員在耗費時間嘗試之後,或許有能力讓功能勉強動起來 (但是動得如何、能動幾次、是否有bug,就很難說了),但是一旦情境條件複雜化,出現較複雜的bug時,卻是未必有能力去分析,其實許多關鍵就在於基礎是否足夠紮實,而這個基礎紮實度其實需要原理和實驗兩者緊密配合。而若要能讓學員快速掌握重點、著重於學員對於深層原理細節的理解吸收程度與視野,其實教學課程必須用心設計,不能蜻蜓點水,更不能用比較實驗教材規格高低的軍備競賽的觀念去看待。

下方是一些課程原理內容驗證實驗簡易展示,為MCS51 MCU外部中斷的幾個相關原理驗證教材中的影片,在簡單現象背後的詳細原理分析方面會花較多的時間在課程內說明。





課程內容中會帶學員閱讀了解IC/MCU Datasheet相關內容 :

圖片來源: [1]


圖片來源: [1]


圖片來源: [2]


圖片來源: [2]

8051到今年都還有IC design house公司在推出新款,例如 偉詮電子(WELTREND) 在 今年(2022年)還有持續推出數款8051系列MCU的新版本。但因應教學需求(不是針對應用)所以我選擇使用架構更簡易的較舊式的基本款來做教學。

圖片來源: [3]


再次強調,這個基礎課程的目標是: 「建立紮實基礎的本質面,而不是如同比規格的軍備競賽,也不主打花拳繡腿的應用」

----

此外,課程內容也可客製針對學員們在工作上遇到的相關內容諮詢,協助分析並給予明確方向/建議。


資料/規格技術手冊圖片來源:

[1] INTEL, MCS51 MICROCONTROLLER FAMILY USER’S MANUAL.

[2] Nuvoton(新唐科技), W78E516D/W78E058D Data Sheet.

[3] WELTREND(偉詮電子), 首頁 >產品資訊>微控制器>8-bit MCUs,  http://www.weltrend.com.tw/zh-tw/product/index/13

-----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1年10月14日 星期四

【嵌入式系統基礎原理與實務課程】初學者到底該學習哪款MCU? Subroutine/Function call實際上做了哪些事?

 👇延伸上次的GPIO基礎學習說明


❓許多初學者或工程師朋友們常會問我,想學好嵌入式系統基礎,到底該學ARM、8051還是PIC? 該學習幾位元的CPU平台?

🥸首先,我建議應該先了解這個問題是在「問什麼」,什麼是ARM?
ARM是CPU,而8051和PIC是MCU,朋友們可自行想想看,CPU和MCU是一樣的東西嗎?

又,假設初學者只有呼叫過(複製貼上、頂多改參數/引數) 人家所寫好的API (例如開源社群 或者 IC Design公司的軟韌體單位 所提供的API Library函數庫)來驅動MCU作事(完成功能)的話,

🔎我們以呼叫下列函數為例子 (不針對特定平台,但看函數名稱應該很清楚這在做啥):
GPIO_Setup(Pin_number, Output);
GPIO_Output(Pin_number, High);

無論你是使用什麼CPU based的MCU/SoC晶片為核心的板子(無論CPU是ARM、8051、MIPS、AVR、PIC MCU內的CPU),上述code確實能讓MCU的GPIO Port輸出數位訊號的1(高電位),

但是,如果只是呼叫這些函數的話,有讓你接觸到CPU架構嗎? 和CPU有什麼關係? 甚至很多人可能沒思考過,到底什麼是CPU?

初學者或沒思考過這些問題的工程師朋友們,也有可能會連上述這些範例程式碼,在MCU上電開始動作時,到底是被存放在哪裡的狀態下被CPU給提取和執行,可能都不清楚 。

🧐但我們試想一個問題,如果只是呼叫函數,而從來沒了解過背後的原理基礎,那是否一位受過基本實驗訓練的國中生、高中生就能作這些了? 對於系統開發設計的基礎知識與深度是否足夠?

恐怕有許多朋友從來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

‼本園區的 「嵌入式系統基礎原理與實務課程」,能藉由適合初學者奠定基礎觀念的8051 MCU (架構相對簡易清晰的微電腦平台) 作為教材,讓你了解CPU到底做了些什麼? 當然每款CPU之間會有差異,但是建立基礎觀念之後,許多觀念都是通用且可延伸的。

再次重申‼ 這個課程並不是只教你8051 MCU怎麼用,也不是只教8051,
而是以8051這款 架構相對簡易清晰的微電腦平台 (且資料完整豐富)作為實作/實驗/理論觀念驗證的實驗平台,

期望學員能在學習完課程後能奠定嵌入式系統(更精確來說是電腦底層觀念,不只是嵌入式系統)基礎,包含CPU指令集/行為、記憶體存取、基礎常見周邊裝置驅動應用、基本介面電子電路(類比&數位),

希望學員將這些學習內容消化吸收後,在未來於職場工作上遇到其它微電腦晶片平台時,可以有清晰的架構觀念,能舉一反三、能藉由紮實的基礎而在未來工作之中遇到其它平台時,能有自行舉一反三、擁有自學熟悉新平台的能力。

-------

🥸 再延伸上述的說明內容,以subroutine call或者function call為例

👉無論是哪款CPU,基本上都會有一些必須的暫存器,例如PC (Program Counter register,程式計數器)、 SP (stack pointer register,堆疊指標)、PSW (Program Status Word register,程式狀態字組),這些暫存器的用途為何?

👉堆疊(stack)是什麼時候需要使用? 呼叫subroutine(這邊是指組合語言的副程式)或者在C語言作function call時是如何被使用? 是如何被實現? CPU在此時做了哪些事?

👉當撰寫C語言去呼叫函數、或者撰寫組合語言呼叫副程式,CPU所執行的程式流程是怎麼跳 過去執行subroutine的?

👉中斷(Interrupt)發生時,又是如何使用堆疊來完成中斷機制? CPU所執行的程式流程是怎麼跳 過去執行ISR (Interrupt Service Routine,中斷服務程式)的?

👉以8051內的CPU指令集為例,CALL指令分為ACALL和LCALL,差別在哪? 而和Stack(堆疊)相關的PUSH/POP/RET/RETI指令是在做什麼的? 實際上做了哪些相關的事?

👉CPU在執行完subroutine或者ISR(中斷服務程式)之後要如何回家(回到主流程?) 如果堆疊之中這些被存放的值被意外地改掉,會發生什麼事?

再講些題外話,
👉如果用C語言撰寫MCU程式,你知道main()函數被執行之前做了什麼事嗎?

👉如果用C語言撰寫MCU程式,例如宣告變數 unsigned char i=1; 你知道這個i變數的物理實體設備空間實際上是什麼嗎? 知道實際上這個i=1是如何被實現的嗎?




🥸 再強調一次,如果只有經歷過呼叫現成的API的經驗,讓MCU會動就滿足,而從來沒了解過這些API背後的底層原理基礎的話,那是否一位受過最基本的實驗步驟訓練的國高中生就能做這些了? 讀到大學甚至碩、博士畢業,或者身為工程師的專業度在哪裡呢?

我想這些是很值得大家思考的事! 我認為專業領域的視野和深度,可以決定一位工程領域人員的實際專業價值。

‼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