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顯示具有 成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成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近期來上課的學員之 學經歷背景,包含: 聯發科技、華碩電腦 與 日立集團之專職工程師!

近期開班嵌入式系統韌體授課,來上課的工程師學員有包含來自 聯發科技、華碩電腦、日立 等知名企業的工程師學員。

學員的學歷有 雲科大電機工程碩士、台大光電工程碩士、成大電機工程碩士、成大醫學工程碩士、淡江機電工程學士、中正大學外文學士、交大工學碩士等。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2年7月17日 星期日

感謝成功大學的侯廷偉教授,讓我能有回學校協助指導碩士班研究生的機會

回顧過去的幾年,很感謝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 (資訊工程與應用組&系統整合組)的 侯廷偉教授,讓我從成大畢業數年且從產業界(聯發科技集團&晶豪科技)離開之後,還能有回學校協助指導碩士班研究生(包含碩士一般生 及 在職碩專班生)的碩士論文/實務競賽/科技部產學計畫/分享業界技術經驗的這些合作機會,並讓我深入參與產學合作並能有機會擔任研發顧問。在這些過程中學到很多,目前這些過程都已結束一年左右,但還是非常感謝侯教授,這些過程也讓我有了能實現減少產學落差的機會。

以下是我在這兩三年內曾實際參與協助內容指導/內容修訂/研究題目規劃的碩士學位論文和學位論文內的誌謝內容。這些碩士畢業生都很優秀,謝謝他們的積極和配合。

 設計與實作支援Modbus指令優先排序功能的協定轉換物聯網閘道器
/ 工程科學系 /109/ 碩士
研究生: 劉川榮 指導教授: 侯廷偉  
https://thesis.lib.ncku.edu.tw/thesis/detail/535a60eaa2986ae5bdfe709c2e06e29a/?seq=13


• 基於嵌入式Linux比較與評估I/O事件通知機制
/ 工程科學系 /109/ 碩士
研究生: 詹凱程 指導教授: 侯廷偉  
https://thesis.lib.ncku.edu.tw/thesis/detail/fd8a75a88aa861be0bb1b0d3aadcc721/?seq=11


• 實作具MQTT協定的安全物聯網閘道器
/ 工程科學系 /109/ 碩士
研究生: 杜晉瑋
https://thesis.lib.ncku.edu.tw/thesis/detail/b3bf69104c87c233ef6fa02964a3ed69/?seq=10


• 設計實作基於狀態的過濾機制用於監控與資料採集系統
/ 工程科學系 /109/ 碩士
研究生: 林正益 指導教授: 侯廷偉  
https://thesis.lib.ncku.edu.tw/thesis/detail/63f2df92c7687ff12ea9a4e422a10e91/?seq=12



• SD記憶卡與NAND型快閃記憶體寫入機制之研究
/ 工程科學系 /109/ 碩士
研究生: 許富淞
https://thesis.lib.ncku.edu.tw/thesis/detail/2bacc1c5a20a104e80ba7ed1e8e11b2b/?seq=9



• 六自由度機器手臂設計實作與軌跡規劃
/ 工程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108/ 碩士
研究生: 劉昇宏 指導教授: 侯廷偉
https://thesis.lib.ncku.edu.tw/thesis/detail/66f462e65be448914455118a9064cea6/?seq=17


• 於嵌入式系統中利用深度學習進行螺絲鎖附之異常偵測
/ 工程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108/ 碩士
研究生: 柯勛耀 指導教授: 侯廷偉 鄧維光  
https://thesis.lib.ncku.edu.tw/thesis/detail/3f40075a5e151650916e420adfc14856/?seq=16


• 使用光體積變化描記圖偵測飢餓狀態
/ 工程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108/ 碩士
研究生: 黃明志 指導教授: 侯廷偉  
https://thesis.lib.ncku.edu.tw/thesis/detail/07ef9435fafa77c85e8fa6457a771815/?seq=15


image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未提供相片說明。

image

(註1: 其中有些人的碩士論文因牽涉到產學合作案的相關內容,所以暫時無法公開。)
(註2: 還有些過屬於純機械機構設計領域的題目的研究生,因為非我專長所以沒有指導到太多,就沒列出。)
(註3: 
主要只列出近兩三年的部份)


希望未來自己能更有能力去回饋母校母系及這些我所感恩的老師們。

---------------------

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

【我讀高職出身的】簡介一下我當年通過成大碩士論文學位考試(口試)的成果和委員們

 【我讀高職出身的】

其實,有讀過 研究所(碩/博士班) 且 通過 學位考試/論文口試 畢業的人,應該都很輕易 能講出 自己當年的指導教授 和 學位考試(學位論文口試)的 口試委員 是誰,

以個人為例,我當年(西元2015年/民國104年/103學年度第2學期)的學位考試(碩士學位論文口試)的口試委員  (以及分別把我的口試打幾分,每位委員評分的評分表正本雖然在口試完就由同學一起交給系辦公室了,但評分表的影本都還有留存,以及口試合格證明的正本都有留存,這個口試合格證明的掃描影本也會放在學位論文的第一頁) 是:

國立成功大學 工程科學系 黃悅民 教授 (指導教授)  給我94分

國立成功大學 工程科學系 侯廷偉 教授  給我94分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 陳俊良 教授  給我94分

逢甲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林志敏 教授  給我95分

所以,我的學位考試/學位論文口試成績(平均)是: 94.25分





而且我個人的這個成大碩士學位論文,自從當時拿到畢業證書的離校當日起就完全公開,完全公開提供校內外下載閱覽。之前我還有寫一篇文章特別介紹。

我的碩士論文內容和成果,有和美國名校大學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華盛頓大學)當時的Ke-yu Chen博士研究生(他們該專案的第一作者) 等人的研究團隊(共五人)在2014年的一項專案成果  進行參考比較。

註: Ke-yu Chen博士畢業於東吳大學學士班、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碩士班 與 美國University of Florida(佛羅里達大學)電機與電腦碩士班,並且他在2016年獲得美國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華盛頓大學)的電機工程博士學位,他後來在Intel擔任過研究員和Google當過研究工程師,目前任職於Apple公司擔任研究員。

阿對了,我是讀高職學校出身的,高職教育(包含高職專業學科的補習班老師)給我很多電機電子工程領域的專業領域 理論和實務 紮實基礎,其實比名校還紮實,我讀高職出身、我驕傲。

我認為紮實的 技職教育體系 是台灣之所必須! 理論和實務都兼備!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

9年前還在海科大讀大四時,推甄錄取 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碩士班的小故事(面試時被問 工程數學)

小故事,覺得時間過得很快。

9年前,在高雄海洋科大讀大四上學期時,推甄研究所碩士班(一般生)。

 當時有報名 成功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系碩士班(一般生)的 生醫電子組,這個組當時有40幾個人報名,正取人數是8人。

註: 成大的方面,我只報名兩個系所(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和 工程科學系)。

而生醫電子組碩士班面試時,他們系當時的面試教授之一(同時也是當時成大生醫工程系的系主任)看到我大學的必修學科 「工程數學」 兩個學期的分數(95分、99分)之後,他說他剛好也在他們系上負責教工程數學,於是就當場問我傅立葉轉換的觀念(蠻親切的),我也當場回答出來,他很滿意。

後來放榜時,我是這個生醫電子組的 正取5 ,雖然後來我沒有選擇讀這個系所。


我在讀高雄海洋科大時,大學二年級 修 工程數學的課本是Erwin Kreyszig的Advanced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9th edition (下方如照片所示),很多教授當年讀大學修工程數學時,課本也是這本書的較舊版本,這本算是bible等級的工程數學課本,



或者有些人是用另一位O'Neal作者寫的另一本工程數學Bible。

個人從大學開始很喜歡這些數學科目,常思考一些應付考試所需以外的數學意義。

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

「名校學歷」真的值得迷信和過度崇拜嗎? 分享一下我個人的實際經驗和看法

(先說明第一張入選獎獎狀的照片,我並不是成功大學的專任教授,當時指導成大碩士班的同學們報名比賽當下的那個學期,我是在崑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擔任業界講師、並且在成大擔任臨時人員,主要負責指導成功大學的一些碩士生們,這些並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只是要說明我並不是在唬爛,也不是在打嘴砲。以下的文章內容才是重點)

                   

                   


有很多台灣人總是喜歡把一個人小時候(十幾歲)在傳統填鴨教育體制內的考試結果,給當成一個人在這輩子撕不掉的的標籤,這或許是古代獨尊科舉考試的文化遺毒所造成的觀念。

我是一位讀高職出身的人,在去產業界上班之前,畢業於成大碩士班(當年推甄碩士班時期曾錄取清華大學通訊工程所碩士班,後來選擇成大工程科學系碩士班就讀。為何當年不選擇讀科技大學碩士班? 其主要核心動機就是為了證明我讀技職體系和普通大學研究所一路以來的比較和觀點),但坦白說按照這一路的實際經驗,我認為我當年所就讀過的高職教育的專業度是很高的、除了有許多實驗實作的機會以外,理論也很多很紮實、其實高職的理論並沒有比較少 (我個人過去就讀工程科系的經驗是如此)。

甚至我現在回頭看,都還會認為對於那個年紀的年輕學生來說,其實當時理論課程學得太多了。台灣人總是在學校裡面的時候學太多只為了考試而學的內容,但在畢業投入職場後多數人卻用到太少(甚至是沒相關,或者考完試就忘光了)。

而就我個人求學經驗來說,相較之下,名校大學其實也沒有比較專業。一個人實際上在專業領域方面學得如何,除了遇到少數好老師的特殊際遇之外,主要還是個人累積的問題,而不是因為畢業於什麼學校。

以台灣過往的歷史來看,讀高職或專科學校出身但是當到名校大學教授的也大有人在(就算技職體系在台灣是劣勢還是有很多成功案例。但如果是未來技職教育真的逐漸沒落消失的話,這些例子就很難再出現,這樣的發展趨勢未必是好事)。

我曾經跟許多 名校、非名校 畢業的人們一同共事過,也實際指導過所謂的名校生(包含 研究計畫、產學合作案、專業領域競賽專案、碩士學位論文,證明如上方照片所示)。

其實一個人在專業方面的能力強弱,本來就都是取決於個人在該方面的實際累積和心態而定,和他本身就讀或者畢業於什麼學校,並沒有什麼必然的關係。

在少子化嚴重(已確定、不可逆)、可能幾乎人人都是台清交成政等「名校」畢業的碩士的未來,若依然過份執著名校校名(不合時宜的老舊觀念),把這些校名當成一切,真的非常無聊,且代表從來沒有深入了解過實際狀況。

例如讀XX大學碩士畢業就代表一定怎樣、或者就一定很強之類的迷信幻想,其實未必是符合實際現實狀況的 (會覺得名氣代表實力的人,通常是因為參入了以名氣為尊而導致在觀念上已經先入為主)。

真的不必讓刻板印象、傳統社會主流價值觀/信仰、幻想和無謂的名氣崇拜 給沖昏自己的腦袋,對於人事物都不該只看其表面。

尤其是技職體系學校,在這個很瘋狂迷信名氣(科舉考試遺毒觀念充斥)的社會中處於劣勢,更應該務實且自強,而不是自卑。 

事實上,台清交成等學校畢業的學習能力和反應就一定好嗎?   而換個角度來看,不是讀這幾間學校畢業的人,其學習能力和反應就一定不好嗎? 其實這些觀念大多都是傳統刻板印象和迷思。

在小時候(讀國中、高中階段)不喜歡台灣教育的傳統考試,不一定就代表不聰明。不喜歡台灣教育體制內的考試、但很聰明的人,其實可多著呢!

再分享個個人經驗,我讀成大碩士班時,主要是就讀電資工程領域相關的組別,覺得其實當時的數學理論內容的數量,或許並沒有我在高職時期所學來得多 (我高職是讀電子科,基本電學的交流電、電子學的數學理論基礎都蠻多的),可參考下列文章(該文章引用的連結其實只有列出一小部分的高職電子科教材內容)。

 【社會迷思】高職所學真的會缺乏理論基礎嗎? 以高職理工科系(高工的電子科)的教材內容為例


其實比較有思考能力的人,有時反而會在求學過程中,因為不認同體制內的死板填鴨教育,或者因為在那個年紀和某些老師們有衝突或誤會,而不去應對考試,這其實絕對不是笨,但是卻被許多台灣人貼上學習能力比較差、不會讀書、沒耐性之類的負面標籤,其實這些大多都是傳統刻板印象、偏見、迷思和誤解。

如果沒有真正想學習專業知識的心態和熱忱,那考試分數和學歷校名 基本上都是虛的。

為了迎合社會主流觀念、譁眾取寵、親友讚賞等目的而去取得考試分數和校名,這和真心想要學習專業技術知識,本來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反之,如果對於小時候所受到的填鴨教育考試感到排斥,但真的對專業有熱忱的話,其實那些基本學識自然會在真正需要時補足,並不是大問題。

但台灣教育從來就不重視什麼真正的「興趣」、「啟發」,大多是在填鴨,不鼓勵學生做深度的思考,基本上只是培養服從體制和名氣權威的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