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5年10月7日 星期二

【今年最後一班】2025年 11月 開在 清大自強基金會(台北)的 嵌入式Linux系統基礎建置課程

 🎉🎉🎉熱烈招生中🎉🎉🎉


✨\ 廣受好評 /✨

今年已經加開好幾次的課程了

請把握今年最後一班團體課程~

.

☝加開班[台北班] ARM Cortex-A based平台之嵌入式Linux作業系統基礎建置實作 (結合板材實作)(自備NB)

✅上課時間:

2025/11/22(六) ~ 12/20(六) ,每週六 9:00~16:00共30小時 


上課地點:

台北教育中心(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80號3樓)


✅報名網址:

https://edu.tcfst.org.tw/web/tw/class/show.asp?courseidori=14C080&fbclid=IwY2xjawNRjvNleHRuA2FlbQIxMABicmlkETFYSXpZR09tdzZnTmhQQ2JUAR6okG9bzQklBi9BGN4i525OhCgJ30ISTGbuocDF_vWI12SkJUPwTIyvVkdoxA_aem_Ys5tjdiRiLWZSJS77Ehr7w


課程目標:

使學員在修習完本課程後,能夠具備在相關產業界公司進行產品開發過程所需的嵌入式Linux系統基礎建置的紮實觀念與實作能力。

 

課程特色:

(1) 課程內容包含嵌入式Linux系統建置的完整基礎,此外,講師除了教授學員實作步驟以外,亦會注重學員在實作過程與結果背後之核心基礎觀念之養成。

(2) 課程講師本身具備該課程領域之相關產業研發經驗(曾任職於知名IC design house產業),亦曾擔任產業公司之研發顧問、知名國立大學產學合作研發顧問,亦有多年輔導相關產業界工程師學員以及輔導非電資本科系學員之經驗。

 

修課條件:

具備Linux基礎指令操作相關基礎者尤佳,若無亦可。


✅課程大綱:

1. 大型作業系統軟韌體 V.S. 裸機韌體之差異介紹(基礎觀念)

2. 嵌入式Linux作業系統簡介

3. ARM Cortex-A based SoC大型系統晶片與開發板硬體平台介紹

4. 開發環境建置: Host PC端之PC Linux環境建置與基礎指令操作

5. 開發環境建置: GNU 交叉編譯工具鍊(Toolchain)建置

6. U-Boot Bootloader(開機啟動程式)編譯建置

7. Busybox Filesystem(檔案系統)編譯建置

8. Linux kernel (Linux作業系統核心)編譯建置

9. 簡易Linux Device Driver驅動程式1: 字元驅動程式

10. 簡易Linux Device Driver驅動程式2: GPIO驅動程式


✨\ 廣受好評 /✨

🌈請把握今年最後一班團體課程🌈


✅報名網址:

https://edu.tcfst.org.tw/web/tw/class/show.asp?courseidori=14C080&fbclid=IwY2xjawNRjvNleHRuA2FlbQIxMABicmlkETFYSXpZR09tdzZnTmhQQ2JUAR6okG9bzQklBi9BGN4i525OhCgJ30ISTGbuocDF_vWI12SkJUPwTIyvVkdoxA_aem_Ys5tjdiRiLWZSJS77Ehr7w


#嵌入式系統課程 #嵌入式Linux #作業系統 #科技業 #轉職 #跨領域 #團體課程 #韌體工程師 #韌體課程 #小班制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5年10月3日 星期五

「只看校名,不看內容」:台灣業界短視近利,惡性循環下的高教崩壞

 

有位 在大學階段畢業於 清大電機資訊學院學士班、碩士畢業於 交大電信工程研究所 的 畢業生 新學員(剛服完役,目前在找工作)在諮詢課程的過程中跟我分享,

他覺得他的修課及碩士論文「很水」(近似 不太充實、虛有其表的意思),且內容導向與多數的產業工作幾乎沒什麼關係。也覺得最近似乎不是那麼容易錄取一線 IC design house的軟韌體工作,所以想找我上課,開始學習實際真正與工作內容有關的基礎,累積一些找工作時可呈現的內容。

我告訴他,其實絕對不是只有他這樣,十幾年前我接觸成大之類的學校,發現很多人都是這樣(學習過程或學位論文內容 很水 或 幾乎無關於工作內容),只不過台灣的許多大公司在招募時大多就是看學歷校名決定是否錄取(當然還要相關科系名稱,以及被覺得順眼),根本不管其它實際面向(例如在學校的學習方向與內容,面試前刷題這種應付考試式的方面不算),造成多數人在校所學都和工作大多無關(除了修課碰到一些相關觀念之外,但是距離實際開發內容差距是有些太遠,但大多數課程真的很水,尤其是研究所課程)。

幾個月前有位找我上課、目前在 Nvidia(輝達)服務的新人工程師學員的狀況也是如此。

包含那些在面試時覺得應徵者的在校所學與該職缺內容無關的負責面試應徵者的工程師或主管們,他們自己本身過去大多也是這樣(所學幾乎與工作內容無關 或 很水)居多,只不過他們在公司有開職缺時靠著校名進去公司罷了,然後開始出一張嘴去嫌畢業生的在校時期接觸的內容與該職缺工作無關(那你還找人家來面試幹嘛?)

台灣業界(社會)那種只想撿現成、短視近利、要人家厲害又要人家服從、這個也要那個也要、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爛文化真的應該要改改。

我認為「很水」的根源,本來就不是這些學生,他們只是結果,根源是台灣的 產業、大學/學術界,甚至是整個台灣社會,看事/做事的過程大多都「很水」、「粗糙」之下的結果。

近年來,來找我上課的學員,來自聯發科、輝達之類的公司的新人,且是畢業於台清交成碩士博士班的學員越來越多,其實讀名校畢業甚至進去大公司之後,許多嚴重障礙自己的根本問題並沒有解決,應該說只是剛開始,家長們和整個社會應該去正視這點。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沒有任何一篇學術論文,卻創造全球影響力:Linus Torvalds 與 Linux 開源傳奇

 



Linux作業系統核心(Linux kernel) 的發明者/長年主要核心維護者 : Linus Torvalds 的這一輩子 從來沒有 投稿過任何一篇 IEEE、ACM或其它任何 SCI 國際期刊論文 或 研討會論文、USENIX論文 (所以,他的學術論文發表數量是0,完全沒有,連1篇都沒有)。但是Linux作業系統真實的正面貢獻和影響了全世界數十年迄今,使用Linux作為其系統軟體的電子產品(Android/安卓系統 的 底層核心也是Linux kernel),在全世界已經累積數百億台,例如:手機、安卓智慧型手機、數位電視、數位機上盒、智慧音箱、車用使用者介面系統及各類的網路通訊設備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Linus Torvalds在網路上公開發佈Linux kernel的初版原始程式碼時,是他就讀大學三年級的時候。而他從大學到碩士畢業,總共花了8年,因為時間和心力大多花在Linux kernel的開發上面。
而Linux作業系統也是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的經典大型專案,其程式碼是開放、任何人都可參閱其細節內容,也可進行各種驗證實驗,完全是公開的。

如果你在 IEEE Xplore ( IEEE期刊論文及研討會論文的收納及搜尋平台/論文資料庫) 去搜尋 Linus Torvalds 的名字 (可設定搜尋欄位為Author也就是論文作者),也只會看過他曾經有一次受邀去IEEE的某場研討會去作主題演講(keynote), 那是在2018年,當時他暫時離開Linux核心開發社群。而他個人 並沒有任何實際的 IEEE 論文發表 ( 沒有任何的IEEE期刊論文或研討會發表)。但是IEEE反而曾經主動給他獎項,大概也是在沾Linus Torvalds的光。
(註: IEEE的全名是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也就是 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雖說是工程師學會,但實際上大多都是大學/學術界教授們在玩的投稿目標組織。)

如果你在Google scholar(Google學術搜尋)去搜尋 Linus Torvalds的名字,只會找到一些他的 技術文章/ 評論 / 專欄 / 觀點 或者 在研討會作keynote演講,這些都不是傳統的peer-reviewed(同行審查)的學術論文/SCI期刊論文,也就是以台灣的學術界/大學的標準玩法來說,這些幾乎都無法被認列為任何博士班畢業門檻或者教授升等門檻之類的論文發表績效(KPI)。所以他確實完全沒有任何學術界論文的投稿及發表,不過他的真實學術成就/專業成就早已經是不言而喻。

按照Linus Torvalds長期的發言內容或風格來看,他對學術界那些績效升等頭銜(個人利益)遊戲也沒興趣,也不會想要去拿什麼博士學位,這種專業技術成就及對全世界的影響力也無庸置疑,再多的博士學歷、教授頭銜也無法比擬。

包含Linux在內的電子裝置/設備的數量,在全世界已經累積數百億台。
並且學術界的計畫或論文,也大量在使用人家Linus Torvalds等人所研發/維護的 Linux作業系統。

Linus Torvalds等開源技術社群高手的風格,這是台灣應該去效仿的典範。在資訊化的時代,任何領域的學術研究過程及成果應該要盡量開源(open source),才能真正稱得上學術研究成果 (因為過程細節都可供檢視及延伸做為下一階段研究的基礎)。
而不是整天迷信論文發表數量績效和學歷,原因是基於大學/學術界論文績效制度玩法/文化的荒唐: 大多數的學術界論文根本不會有研究過程的細節,大多只會有說法、方法(故意列出漂亮的數學式,但有沒有實現、有沒有實現正確,除了作者以外沒人可以知道,但論文都顯示其實驗成果數據有多漂亮),以許多電資類的系統開發類的論文為例,例如嵌入式系統或IoT應用題目的論文即是如此。

況且如果沒花大錢去購買閱讀權 (光要閱讀每一篇IEEE研討會論文,就要付一千多元新台幣,大多是公立大學用納稅錢去買一堆期刊的閱讀權,價格非常高昂。又或者是Open Access開放式類型的期刊論文,其付費方式只是改為在論文被接受刊登錄取時付費,然後就可以被公開閱讀,這當然通常又是計畫經費納稅錢買單,通常每一篇論文 要付 新台幣 5萬多元 到 6萬元 上下。這些等同是相當封閉的圈子之下的玩法,反而極度缺乏科學的開放精神),所以有太多的垃圾論文及假論文 (為了拿到發表績效、學歷、教職、升等等利益而作,並非都純粹為了研究),以及其所延伸的碩博士學歷去創造更多的假成果,這些都基於納稅資源,實際上是非常嚴重的內耗。
綜上內容,客觀來看,並不是有學界的論文發表績效,論文績效一大堆都有自己的名字掛在上面,就代表是在做研究。許多人只是想要拿到體制內的個人利益 (透過體制內的績效數量遊戲去得到)。

反之,並不是沒有意願去搞學術界的論文就是沒有在做研究,開源技術圈其實太多沒有在玩學界論文發表績效遊戲的案例。
補充: Linus Torvalds不只是 從來沒有在 IEEE發表過任何論文,他也完全 沒有 在ACM或其它任何SCI學術界期刊、學術界研討會、USENIX組織刊物 發表過任何論文,完全沒有,連1篇也沒有,Never。

他的碩士論文: 《Linux: A 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有被那些學術界論文組織收錄,但 完全不是 他去投稿學術界期刊或學術界研討會的那種論文,並不是能被認列為博士班畢業門檻或教授升等的那種論文KPI績效。而他的碩士論文內容主要就是介紹他發明/開發的Linux OS kernel及其在可移植性(Portability)方面的設計/實作細節。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5年9月13日 星期六

超越傳統教育:為工程師打造真實研發需求的課程

 



1. 先前替大學及碩士班就讀化工系畢業出身、曾任職於台達電,目前任職於另一家車用相關電子產品公司的跨電資軟韌體領域工程師 授課 。

2. 先前替目前任職於 一線 IC設計公司 (NAND Flash memory 控制晶片大廠)  慧榮科技 的 韌體工程師 (他過去曾長期任職於 廣達) 授課。

於授課過程之我的某些板書圖片記錄。




----------

課程內容 完全針對電子產品研發工程師學員的 產品研發需求 而 客製化設計,最直接 且 真實的 協助工程師學員,奠定其在研發工作上所需的核心基礎,屬於實際的實戰內容學習。

對於真正的工程研發而言,其基礎理論與實務本來就是一體的,並不是兩回事  (只是台灣社會有許多人不清楚何謂理論與實務。這些皆為教學之重點內容。 台灣的傳統教育體制內的大多數考試解題/授課照課本唸/照本宣科 那些稱不上 理論,而是應付了事 )。

-------

課程講解過程參考資料:

- 自製教材

- 自己的臉書網頁 過往於學生時代 (2011年7月 大二暑假 ) 自行設計開發 且 與同學一同製作 之MCU based電路實體照片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54471644628956&set=a.109703929105728

- Intel MCS-51 family user's manual

https://web.mit.edu/6.115/www/document/8051.pdf

- Atmel/Microchip AT89S51 MCU Datasheet

https://www.microchip.com/en-us/product/at89s51#Overview

- ARM Keil - User's Guides for Keil C51 Development

https://developer.arm.com/documentation/101655/0961/8051-Instruction-Set-Manual/Instructions/MOV?fbclid=IwY2xjawMx8QJleHRuA2FlbQIxMABicmlkETFNUUhoamdBS0dGZVNtY2JHAR5KuWynh64S2XcmvvgC-CVQStfh9l2l4nFLxvWqHnPx4f5AeYNYnntHXXj--w_aem_O4_rxtiI0PEpcqtIdXPExQ

- TI µA7800 SERIES POSITIVE-VOLTAGE REGULATORS

https://cdn.sparkfun.com/assets/1/7/7/3/2/LM7805.pdf

- LY聯騰 KT89S51 線上燒錄實驗板 (8051 MCU 開發板) 說明手冊 與 電路圖 (schematic)

https://www.ltc.com.tw/products/bomltkt89s5vb?srsltid=AfmBOooZuusrBkfAiEFdRNeWyWJxBKbLFHsmlawQjT9x6tyFgagBgRgL&fbclid=IwY2xjawMx8adleHRuA2FlbQIxMABicmlkETFNUUhoamdBS0dGZVNtY2JHAR46T9mb9z-2JenWuDs1K_szx3FBIbMxHPdCOHPse5unqb-2EA8lVI2nZfanHQ_aem_F1gKDgNy6rDVaNZgInpz0w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MmWRWqxhfUiBEfujWGVSJOf0JGUkh7C5/view?fbclid=IwY2xjawMx8axleHRuA2FlbQIxMABicmlkETFNUUhoamdBS0dGZVNtY2JHAR46T9mb9z-2JenWuDs1K_szx3FBIbMxHPdCOHPse5unqb-2EA8lVI2nZfanHQ_aem_F1gKDgNy6rDVaNZgInpz0w

- Atmel/Microchip Atmega8 MCU Datasheet

chrome-extension://efaidnbmnnnibpcajpcglclefindmkaj/https://ww1.microchip.com/downloads/en/DeviceDoc/Atmel-2486-8-bit-AVR-microcontroller-ATmega8_L_datasheet.pdf

- 新唐 NuMaker-IoT-M487 開發板介紹網頁 

https://direct.nuvoton.com/tw/numaker-iot-m487?srsltid=AfmBOorztrVCvO1kPIt62zTAjD_qVtckf7x6Il0JIoZPRxIp6H7q8O15&fbclid=IwY2xjawMx8t5leHRuA2FlbQIxMABicmlkETFNUUhoamdBS0dGZVNtY2JHAR7gjLutzb92c4gGU4QgbSYts3e59BnNVEQstYi3FS3d1Xp4SGwsTBJl9jj7MQ_aem_rUqVoJZOnM4nAdVPrfqiGw

- 新唐 NuMaker-M2354 開發板介紹網頁

https://direct.nuvoton.com/tw/numaker-m2354?srsltid=AfmBOoo15I5EjKqitimSRuAQyli0MSAOZZkD6xBj5Gl9fQh_bkDvlyMi&fbclid=IwY2xjawMx8wRleHRuA2FlbQIxMABicmlkETFNUUhoamdBS0dGZVNtY2JHAR5Ketq1DhydfagZxtmTf5kH84BEEk9FjjLbMEakDQQsk8cpl9fAzyWB_NmclQ_aem_hFedm84kIcZ3ALwdxGFCCg

- 其它網路網頁圖片與資料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從學員案例談:缺乏原理,實作就淪為照步驟操作——理解原理,才能真正進入研發


將近4年前,有一位畢業於 中央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的學員因為想要從業務工作轉職為軟韌體工程師而來找我上課。而在當時,我通常習慣先講完 電腦(計算機)系統/嵌入式系統 的 平台/架構/原理/名詞定義,以及在台灣產業界的常見工程師職缺類型,然後再教導學員實作練習,去驗證及吸收前面所講的原理。


但他當時對於上述這些原理的講解內容感到枯燥,似乎覺得聽不太下去,所以他在課程過程中有反映想要直接學習實作實驗內容。而我也順了他的意願,馬上調整了課程內容的順序,先直接教他實作。但是在實作內容的教學過程中,當我問他是否了解那些範例韌體程式碼的意思和細節(需了解系統動作流程、架構)的時候,他卻答不上來,而他在不了解原理的情況下,又實在無法獨立舉一反三去獨立完成稍微更改目標的實作練習,這時明顯發現他缺乏和需要的正是前述的那些原理基礎。


缺乏原理(基礎理論觀念)的實作學習的意義對於這個方向來說並不大,只是在按照步驟去做,但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其脈絡和邏輯是什麼,缺乏基礎的支撐,這樣的學習方式無法讓自己有能力去從事產品研發/開發。


(注意,這裡所謂的「原理」,並不是大多數學校內照本宣科的課程內容。以工程這種屬於應用科學的方向來說,原理必須真正符合實際狀況的理論才叫作「原理」。而照本宣科並不是「原理」、並不是「理論」,不懂原理的教師才會照本宣科,更遑論有能力去做真正的學術「研究」。此外,原理也並不是公式,並不是看到數學或物理公式就代表一定有在學習原理,也不是沒有公式就代表不是在學習原理。這就如許多在論文內瞎扯或為了「好看」而硬要去套用別人發明的演算法數學公式其實等同所謂的垃圾論文一樣。)


我的課程通常非常著重符合實際狀況的原理(理論基礎),且能指導學生以後面的實作實驗驗證內容來驗證這些原理,如此才是完整的學習。


無論學員本身是出身於 普通大學 或者 技職教育體系,都和是否比較「願意」去 學習原理(理論基礎)無關。並不是小時候比較願意去應付/應對台灣傳統教育體制內的考試的人,就代表會願意去花心力和時間理解專業學問之中的「原理」、「理論基礎」,這其實和個人的性格與認知判斷比較有關。


題外話:並不是發表一堆學術界的論文,就代表自己擅長於作研究,也不能代表自己熟悉「理論基礎」。按照學術界本身的知名權威頂級期刊Nature的論文研究證實,大學/學術界的垃圾論文和研究數據成果造假的學術論文實在是太多了,且越來越多。


台灣社會有著許多對於 學習、學歷、校名、論文、理論和實務/實作等方面的誤解、迷信及其所造成的以訛傳訛、人云亦云。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感謝任職於 IC設計公司 慧榮科技 的 主任工程師 積極來找我進行私人一對一嵌入式系統軟韌硬體基礎學習

 


任職於 世界頂尖NAND flash memory controller IC設計公司 慧榮科技 的 韌體程式研發 主任工程師 學員 (跟我同屆,過去他是讀淡江大學的大學&碩士班畢業,他也曾經長期任職於 廣達電腦 擔任軟體工程師) ,

他在昨天白天上完我的 嵌入式Linux系統建置(包含Linux驅動程式基礎)的 團體課程 後,今天上午馬上又繼續跟我上私人一對一授課(之前有好幾次也都是如此),內容為 MCU(微控制器/單晶片微電腦) 韌體研發相關的嵌入式系統軟韌硬體基礎。 

實在是相當的務實且積極。



今天課程內容提到 透過 ISP (In System Programming) 對MCU內的SPI flash (program memory) 軟韌體燒錄環境/電路相關原理與實作 (以Atmel/Microchip 8051 ISP MCU: AT89S51/AT89S52 作為原理學習與實驗之硬體平台)

以Keil IDE的模擬除錯模式對GPIO作GPO(General Purpose Output)應用的驅動的範例的C語言程式進行反組譯(disassembly)來對8051 MCU內的CPU內的核心暫存器 (PC、SP、PSW、ACC...) 等相關原理作說明 (注意: 其中有許多設計原理基礎觀念,在其它的CPU系列架構上是共通的),指令集機械碼(數位訊號0與1的邏輯電壓的組合)對應的符號(組合語言/assembly language),





此外,針對許多 軟韌體程式研發工程師 在 工作研發過程 會使用到的透過Debugger對MCU/SoC進行的online debug的功能背後的原理,也以ARM Cortex-M0+/M4官方架構圖、AT89S51 MCU內部block diagram形式的架構圖來進行說明,並提到了大約10幾年前較常見的除錯介面 JTAG (Joint Test Action Group) 及 近年來較普遍的 SWD (Serial Wire Debug) 介面的差異。




 

最後以 Intel MCS-51指令集 組合語言 的範例程式所組譯出來的hex檔,透過Atmel設計規格的USB ISP模組 (可對AT89S51/52等款式進行軟韌體燒錄、可對ATMEGA328及其它相關款式MCU進行燒錄及除錯) 燒錄,燒錄進AT89S52平台並透過學員手上自購的KT89S51開發板(dev. board)進行ISP燒錄實驗驗證,並再次搭配該開發板之電路圖對此次的驗證情境進行軟韌體及電子電路/元件的整合設計原理上的確認。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5年9月3日 星期三

跨領域學習案例 國立中正大學外語系畢業 跨領域到 電資工程領域 科技業




純義務性發起及指導 崑山科技大學 的 學生 研發作品參加競賽。

技術內容除了以 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MCU)/單晶片微電腦 作為作品裝置核心的嵌入式系統軟韌硬體研發整合以外(使用到UART、I2C等串列通訊類型周邊裝置的驅動應用),也牽涉 數位訊號處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演算法 整合與設計/實現/實作、慣性感測晶片模組整合應用設計,以及Android應用程式/使用者圖形介面的開發。

其中一位參賽學生的學經歷背景是從 國立嘉義高中(2005年畢業)、國立中正大學 外語系 畢業(2009年畢業),目前38歲,原先從事外語教學相關工作,從兩年多前開始逐漸規劃跨領域轉職學習故開始接受我的指導,希望能轉職到電資工程領域。

由於我從2023年開始在崑山科大兼任任教,故後來他選擇來崑山科大就讀研究所碩士班,雖然他因為背景及基礎差距甚遠,導致他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許多的困難及障礙,但經過長期鼓勵/輔導之下仍努力堅持學習。這又是一個屬於我指導的跨領域學習的典型案例。

這陣子持續的在指導討論作品設計開發實作內容。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台科大機械工程系學員 跨領域學習 韌體工程師所需的 嵌入式Linux系統建置 團體課程 專業

 



台科大機械工程系碩士班(一般生)畢業,目前在產業界擔任韌體工程師的學員(目前正在我開的團體課程學 嵌入式Linux系統建置)

----------

近期我在台北 自強基金會 開的 團體課:

1. [台北假日班]【適合非電機電子科系背景學員的電子電路入門】使用Tinkercad平台學習電子電路原理與實作

https://iws6645.pixnet.net/blog/post/347570356

2. [台北班]ARM Cortex-M based MCU嵌入式單晶片微控制器韌體開發(基礎)(自備NB)

https://edu.tcfst.org.tw/web/tw/class/show.asp?tcfst=yes&courseidori=14C066&fbclid=IwY2xjawMaOn5leHRuA2FlbQIxMABicmlkETF1VkszbjV4bVlwZWhwaFM5AR54cO77f0vpcPGkVxXXfJZQr3nNPIwgbYcNXRmyD1zyy0Kf9HKIyPuJFS19PQ_aem_zUcXH3T5HMFxf9iKs-bC3w

(這門有可能會延期到9月13開課,因前面有課程)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近期已對 設計大廠 聯詠(Novatek)公司 進行專業領域內容的廠訓授課完成


近期已對 顯示器驅動 IC(Display Driver IC, DDIC) 市佔率 全世界第一 以及 數位電視SoC等 IC 的 設計大廠 聯詠(Novatek)公司 進行專業領域內容的廠訓授課完成。



資料來源: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8%81%AF%E8%A9%A0%E7%A7%91%E6%8A%80?fbclid=IwY2xjawMaMnFleHRuA2FlbQIxMQABHsiHkKaoAWldr4AHXkAAaMd_98yOFrpvFR7HKztM1dMTmeCtm6nBLc5prR6H_aem_xm8nosiMmgpvddoL1z-JFw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5年8月5日 星期二

在Dcard論壇上面的軟韌體工程師求職資訊亂象? 求職者真的有深入了解軟韌體工程師職務嗎?

 

這幾年輔導許多工程師轉職或畢業生求職,有感而發。

大約這五到六年來,太多年青的學生/畢業生/工程師,太過盲目相信Dcard上面許多年青人所散播的不實的產業職位薪資資訊 ,以及錯誤的就業準備方向的錯誤資訊,而被誤導。

這些現象是源自於太多學生/畢業生的自卑心態,常在網路社群上面打腫臉充胖子(尤其像是Dcard這種匿名平台),謊報自己實際的收入與薪資 (例如才剛進公司沒多久,根本還沒被打考績、也還沒待到能拿分紅的時候,就在Dcard上面說自己年收入多少。又或者把自己「預估」的分紅/獎金均攤成月薪(灌水),然後去Dcard等平台上面去散播,或許是希望得到點讚/愛心數/關注,讓別人都覺得自己很厲害,希望可以得到讚賞)。

加上台灣社會偏好以訛傳訛及盲目相信的「一窩蜂」的風氣,導致大多數人都會信奉某一套流行說法,很多人被這些錯誤資訊給誤導,也缺乏去多方驗證的基本客觀判斷 (學歷大多在表面上提升到碩士/博士,結果基本的客觀多方查證 及 深度思考,其實依然很少人會去做)。

一些盲目用詞及粗糙的說法都會相當流行且被跟隨 (例如以為要能錄取/勝任軟韌體工程師的職務,只要面試前臨時抱佛腳準備C語言、計算機組織、大學教授愛用的OS bible課本(恐龍本)的內容「就好了」,或者為了所謂「side project」而搞出表面的「side project」(side project已成為年青人準備求職的流行名詞),結果其基礎方面根本是一問三不知。其實公司要的根本不是你的「side project」,而是你的「基礎」是否能勝任該研發工作。或者許多人連什麼是non-OS的系統軟韌體都沒聽過/沒概念,就誤以為軟韌體工程師一定是開發Linux/Android based的系統 (其實不少產業界的主管/工程師也有這個狀況)。事實上,軟韌體就是為了驅動微電腦電子產品而存在的,但許多純資訊相關背景科系的學生/畢業生/求職者卻連基本常見的I/O周邊裝置與其相關的基本介面電子電路都不太知道是什麼 (因為他們的大學老師們也不知道)。

或者看到一些想走純軟體技術的人跑去資策會的技術培訓補習班課程補習,就誤以為資策會就是專門開設軟體技術培訓課程的單位。

諸多的迷信或者錯誤的觀念充斥於匿名網路論壇平台,距離實際狀況有一段很大的落差 。

這些讓我想起大約13~14年前,一堆不懂電腦系統基礎學理(理論基礎/架構原理等)的 高海科大 及 成功大學 的 教授 和 研究生們,似乎很有默契的異口同聲(雖然彼此之間不認識),都說8051 MCU太老舊、沒用了、不要學。結果事實是到了十幾年後的這幾年,一堆IC設計公司依然在推出8051 MCU新產品。例如台灣知名IC設計公司 松翰科技(Sonix technology)到今年(2025年)還推出新款的車用8051 MCU IC)。實際上,在產業界,甚至連更老舊的6502 CPU/Microprocessor都還有少數部分產品在用(需維護其軟韌體),Z80 CPU/Microprocessor也是直到去年(2024年)才宣告停產(已經在市場上48年),而且這兩款還不是在消費性電子產品上面更通用的MCU (Microcontroller Unit) 而是General Microprocessor。

或者一些就讀名校一路直升的純資訊/純軟體背景學生,雖然在國高中時期修過物理、大學時期修過必修的物理及某些電子電路相關課程,但是就好像跟沒學過一樣,去盲目相信許多網路上(如PTT)的片面訛傳 (不懂何謂韌體,也有人以為做韌體就是做硬體,而除了IC設計以外的硬體都完全不值得學,以為這些都沒出路,覺得應該學純軟體 或者 演算法應用,才是高尚、有學問) 。

又或者其實是在寫App (注意: 實際上的App不一定是你認知中的App才叫App,可以有很多層次),結果因為是for target裝置的,就以為這都叫作「嵌入式系統」的系統軟韌體開發,或者實驗室號稱以「嵌入式系統」方向為主,卻誤以為「嵌入式系統」的「嵌入」是指「嵌入軟體」或者嵌入「OS」,這種完全錯誤的認知。

自從大約9年前的AlphaGo圍棋軟體打敗韓國棋士的影片新聞爆紅,科技部(現在又改回國科會並拆分出數發部)開始主打AI為主的計畫導向之後,全國的大學師生皆盲目的執著/糾結於AI,不分系所/領域、不分青紅皂白,學生們好傻好天真地以為做AI就會很有出路,凡是不知道要做什麼方向的學生,十之八九會跟你說想要做AI相關的論文題目或專題,而多數的大學教授們也不知其所以然的盲目追求AI相關計畫及開設相關課程。學生們在學校盲目(或被迫)做AI淺層應用,到了畢業、需要求職的時候,才發現產業界裡面真正的AI研發職缺數量其實非常的少 (但太多人都想要做AI相關的工作,僧多粥少),為了要找份工作,這時才回頭去找系統相關的研發職位(軟/韌/硬體等),畢竟系統開發才會需要比較多的工程師投入。

這些案例皆足以顯見, 並不是 博士/教授 或 一路就讀名校的學生 甚至業界人士/主管/高層/老闆等,就能具備最基本的 專業領域 基礎學理認知與判斷能力,這些都牽涉專業領域的基本學理(理論基礎)、思考能力與判斷邏輯,這些其實與個人的實質作為/實質累積 較為相關。

實際上,大多數人是盲目相信「訛傳」、「人云亦云」,相當缺乏獨立自主的批判性思考,這或許與台灣人從小到大所受到的教育方式/風氣文化有關。

資訊技術隨著時代進步,但每個時代中的大多數人們的認知/判斷能力大多沒有相對的實質進步,這也顯現從每個台灣人小時候所受到的基層教育到大學教育也沒有相對的實質進步。

三十年前的台灣社會是一窩蜂,而到了三十年後的現在,台灣社會依然是一窩蜂。即便多數人的學歷文憑已經從當年的高中職、專科、大學 畢業,提升到碩士/博士畢業,但這個一窩蜂盲目跟隨群眾的現象似乎依然沒有多少改變。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5年7月28日 星期一

我於8月份開在 自強基金會(台北)的 基礎 電子電路 課程 (後面還會有另一門ARM Cortex-M4 based STM32 MCU韌體基礎課程)

 我於8月份開在 自強基金會(台北分部)的基礎電子電路課程  (後面還會有另一門ARM Cortex-M4 based STM32 MCU韌體基礎課程)

🎉🎉🎉熱烈招生中🎉🎉🎉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踴躍報名~~

.

[台北假日班]【適合非電機電子科系背景學員的電子電路入門】使用Tinkercad平台學習電子電路原理與實作

✅報名連結➡️ https://edu.tcfst.org.tw/web/tw/class/show.asp?courseidori=14S026

✅課程代碼:

14S026

✅上課時間:

2025/8/16~9/6(六),每週六,9:00~17:00

✅上課時數:

28 小時

✅上課地點:

台北教育中心(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80號3樓)

✅課程大綱:

1. Tinkercad軟體平台簡介、註冊與操作

2. 直流電與交流電簡介

3. 電壓與電流基本原理+實驗

4. 基本儀器(電表+示波器+電源供應器+訊號產生器)介紹+實驗

5. 電阻、電容、電感簡介+實驗

6. 歐姆定理+實驗

7. 串聯與並聯原理+實驗

8. KCL與KVL 定理 + 實驗

9. 基本分壓與分流定理 + 實驗

10.基本RC與RL電路原理+實驗

11. 二極體元件介紹+實驗

12. 電晶體(BJT、MOSFET)元件介紹 + 實驗

13. 運算放大器(OPA)簡介+實驗

14. 基本交流電路原理觀念簡介

15. 數位訊號與類比訊號之差異

16. 數位電路基本元件: 邏輯閘+實驗

17. 數位電路基本元件: 正反器+實驗

18. 組合邏輯電路與循序邏輯電路簡介

19. 基礎常見電子元件(如: 七段顯示器、Relay繼電器、直流馬達等元件)之基本應用原理+實驗

20. 單晶片微電腦/微控制器(MCU)之應用初探 : Arduino UNO開發板之簡介+實驗

✅報名連結➡️ https://edu.tcfst.org.tw/web/tw/class/show.asp?courseidori=14S026


 後面還會有另一門ARM Cortex-M4 based STM32 MCU韌體基礎課程

---------

適合:

1. 電機電子系畢業,但對於電子電路缺乏基礎的人士。

2. 不熟電路基礎 的 軟韌體工程師 ( MCU/SoC non-OS/RTOS/Linux/Android 底層軟韌體/驅動程式 相關的工程師 ) 。

3. 非電機電子電路背景但有興趣學習的人士。

4. 其餘對於電子電路基礎原理與實驗有興趣的人士。

--------

#嵌入式系統 #MCU #韌體工程師 #嵌入式系統課程 #微控制器 #韌體工程師課程 #Embedded_Linux #電子電路 #電路基礎 #電子學 

#非電機電子科系 ​ #SoC 

#基本電學

#電路學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7/12本周六開課 最後3個名額) 自強基金會(台北分會) 加開班[台北班] ARM Cortex-A based 平台之嵌入式Linux作業系統基礎建置實作 (附贈可跑Linux的嵌入式系統開發板 及 相關材料,課程現場實作)(自備NB) 如期開班

 

(最後3個名額) 自強基金會(台北分會)  加開班[台北班]  ARM Cortex-A based 平台之嵌入式Linux作業系統基礎建置實作 (附贈可跑Linux的嵌入式系統開發板 及 相關材料,課程現場實作)(自備NB)  如期開班 

報名連結 : https://edu.tcfst.org.tw/web/tw/class/show.asp?tcfst=yes&courseidori=14C065&fbclid=IwY2xjawLZaSVleHRuA2FlbQIxMABicmlkETFkMEFZb3VFYk81QnZZTHFrAR7tos6xwsLxux7ZfpjOhZH4Rj17zfL0wNqK9_MgSaBu0Kivx0cUXmo6aKkWAA_aem_nuZimA1fP_DQvjMfGE-GNA

因為有3位學員因臨時有事無法全程參與課程(想改成其他梯次上課),所以目前這梯課程目前有3位空缺,請有興趣或者原本是候補備取的學員,若想早些上課,可考慮報名這個梯次喔~ (7/12也就是本周六開始上課,上午9:00~下午16:00,中午1小時午餐休息)。 

每梯次課程的學員人數會有所限制  (因兼顧課程品質,所以會限制每梯次上課人數,學員當場聽我講解完原理及實驗步驟講解之後,馬上當場進行實作實驗操作,我會當場協助解決每位學員實際遇到的問題,所以要花時間,故限制每梯次人數)

課程內容大綱 (包含Linux GPIO驅動程式demo影片) 如下方連結所示:

https://www.facebook.com/sun.wen.liang.580515/posts/pfbid0kaH649i56VadgQqHw1dWoPKya8MRP1eYQNWioFwApHvLd2TGHbj6Kgu8CsaxFJ5Bl?__cft__[0]=AZWfbGKL6LYtzDTu088827Ns3WLAtCWDx5rl1dckyiGuqATaqJz34KTxUib9rocJOrGQGytMGBFXAKc_RifouHIzMuOdSnQrQiKQNVyo693AfWfLvurFGMHsYEEGW4dGnOOn6TJbTG6FcOpkqayeWvbXyW3F430sayWxft9h1qT1Mg&__tn__=%2CO%2CP-R

從GNU ARM Linux Cross compilation toolchain(GNU ARM Linux編譯工具鏈 arm-linux-gnueabi- )、samba server等基礎開發環境建置、及於Host PC Linux distribution(Ubuntu)之上建置 for ARM cortex-A based SoC為核心單元之嵌入式系統開發板(Embedded system dev. board )之 開機啟動程式 Bootloader (U-Boot)、Linux kernel(Linux作業系統核心) 及 根目錄檔案系統 Root filesystem (Busybox)、U-Boot階段Tftp upload kernel image(from PC to the dev. board)等,並於嵌入式系統開發板實際執行驗證之後,接續的課程單元為Linux核心驅動程式的基礎。

Linux核心驅動程式課程基礎課程內容包含Beaglebone black Rev C.的BJT作為開關的電子電路原理、AM3358 SoC(系統晶片)內的 GPIO registers (clock、pinmux、output enable 、clear data及set data等暫存器)、Linux kernel module(driver program/.ko file)撰寫(包含各式基本的系統呼叫System Call、file operation struct、copy_from_user/copy_to_user、裝置註冊相關的Kernel API等等)、及上層應用程式等觀念與實際範例皆逐一介紹,從硬體(電子電路、系統晶片架構、GPIO周邊裝置驅動)到 系統軟/韌體程式開發 皆完整涵蓋(原理與實作實驗)。

#Linux裝置驅動程式

#嵌入式Linux系統

#Linux_kernel_driver

#Linux_kernel_module

#Linux

#Embedded_Linux

#Device_driver

#ARM_CortexA_based_SoC

#TI_AM3358_SoC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2025年5月23日 星期五

我是台灣人,但我的想法與大多數台灣人不同,我通常走不一樣的路,不是為了不同而不同,而是深度思考後的結果與選擇。

 


我是台灣人,但我的想法與大多數台灣人不同,我通常走不一樣的路,不是為了不同而不同,而是深度思考後的結果與選擇。

對於教育與產業,我有比大多數人更深刻的體驗。

我出身於技職體系,也讀過公立普通大學體系畢業,待過幾年那種一堆同事都是國內外名校碩博士畢業生的公司;教過技職體系學生,也教過許多台清交成電機電子資訊工程相關系所學生與碩博士畢業生(目前還在教這類的工程師)。在學校教育的方面,回頭協助技職體系是我的首選,特別是喜歡教非名校的,特別是私立科大。

我教過許多名校電資碩博士畢業生,但我在私立科大實際看到許多雖然一路上被台灣社會踐踏其自信,相對也極度缺乏資源與資訊,但能力仍超越多數名校畢業生的私立科大學生。

我不願意洗學術界的垃圾論文績效,也不願意去搞那種因垃圾論文績效而取得的體制內博士學位,或者追求大機率需要靠利益交換/私下談好所取得的公立大學教職的路(因為對於那些沒有私下談好條件的人來說,這制度幾乎可說完全沒有基本客觀錄取機制,荒唐至極,這種東西即便拿到手也沒有任何實質踏實感與成就感),也不想要如同體制內多數人光只是講個實話甚至點個讚也要怕這怕那。

我不崇尚台灣上一代人盲從迷信的「穩定」,原因是人生無常,哪裡有什麼穩定?其次則是「人」並不是動物,首要該追求的不是只有愉悅的生存,而是一個「人」該做的事。再者是走實力路線,雖然無法如同政府體制或名校大學體制內貪污腐敗那樣的掠奪大量納稅資源,但是也足以溫飽了,根本無需做那些雞鳴狗盜之事。

在大學,其實我只願意兼任,我認為兼任比專任更能實質深耕教育與產業技術研究研發,其餘的時間我拿去教產業界的工程師。也更能有空間講出專業方面與社會的事實。

我沒特別清高,也沒比較聰明,甚至嚴重缺乏台灣人所謂的小聰明,我只是討厭人云亦云/無腦盲目跟隨,甚至極度厭惡看到名校體制內的利益或名氣就狂舔狂拜的那種樣子,我只是盡量按照邏輯去看清世事做出我認為身為一個「人」該做的選擇,如此而已。

每個人都有選擇,不是只能去狂舔及掠奪以取得公共資源,你我都有選擇,只是多數人做不到某些身為一個「人」所該做的選擇

我不認為不做該做的事、不講該講的話就能爽快安穩,歷史上那種只知道沉默的順民何其多?其中被迫害的人又何曾少過?你直覺認知上且自以為的安穩行事,其實大機率也只是讓你自己成為那個迫害你自己及你自己的後輩/家人的共犯。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






歡迎各領域學員學習 專業領域研發知識與技術



兩年多前有 台大機械系碩士班(一般生)畢業幾年的業界工程師來作專業技術的諮詢與學習

現在是該系所博士班學生來詢問

歡迎各領域學員學習 專業領域研發知識與技術 


-----

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各方洽談合作,務實/踏實追求共好。歡迎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學員,也很歡迎非電機電子資工本科系的學員加入學習嵌入式系統技術/尋求轉職成為研發工程師的行列。

孫文良 個人簡歷: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enliangsun/


‼本園區開設之技術課程進一步詳情請參見下方blog網頁的課程介紹👇:
本學習區之Facebook粉絲頁如下:

--------------------------

孫文良 (阿良的嵌入式系統技術學習區)

【若需要嵌入式系統技術輔導課程 可來信洽談合作方式: iws6645@gmail.com,亦可先點擊參考這篇介紹文章